北京市萬全堂藥店
萬全堂藥店創建于明朝中葉,距今已有500余年的歷史。清乾隆十一年以前為樂家獨資經營,故有“先有萬全堂后有同仁堂”之說法。經營到同治十二年,以韓姓為首的山西九戶人家以股份制形式共同經營萬全堂。這就是“文革”前鄧拓親臨萬全堂調研“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原因,也可以講,這是中國股份合作制最原始雛形。
隨著年代的變革,萬全堂始恪守“遵古炮炙選藥精良”的宗旨,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贊譽,聲名遠播。正如1926年江淮名士楊繩武為萬全堂裝修重飾開業時所題的匾額“萬國稱楊譽廣三千界,全球景仰名垂五百年”,比較真實的反映了萬全堂當時的盛況。1956年公私合營后,萬全堂以零售為主,保留了制劑加工業務。“文化大革命”中曾改名益民藥店,由于其地理位置優越,經營品種齊全,加之沿襲了幾百年來獨特的經營作風,使萬全堂成為名店。
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為了適應市場的需要,1980年萬全堂開始搞旅游藥品銷售,并形成了以接待港澳臺同胞和華僑為主的旅游購藥中心,取得了十分可觀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1986年被北京市旅游局指定為定點購物商店。1988年10月又在天壇東側路開設了分號,營業面積達200平方米。這一時期,萬全堂的經營品種達數千余種,不但有國內顧客需要的各種名牌中西藥,還備有野山參、冬蟲草、鹿茸、耳環石斛等一批國內外賓客喜愛的高檔中藥材,規模和效益達到了歷史的最高水平。
1992年由于崇外大街的改造,萬全堂這個有著500余年歷史的老字號被拆除了,為了能使萬全堂的老字號延續下去,萬全堂人經過反復的考察和多方聯系,通過租賃房屋等形式,使萬全堂這個老字號又放光芒。1998年6月,區政府在崇外大街西七左,為萬全堂提供了475平方米的營業面積,經營的品種有:中藥飲片、中成藥、參茸補品、西藥、外用藥、保健藥、醫療器械、同仁堂系列、全國各地名優藥品。
關鍵字: 北京市 經營 股份制 藥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