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壇
月壇,又名夕月壇,月壇公園地處中國北京市西城區阜成門外,是明清兩代帝王祭祀月神的地方。是北京著名的五壇八廟之一,始建于明嘉靖年間,是首都著名的古典園林之一。
月壇(現開辟成了公園),東門在南禮士路西,月壇北街的路南是其北門。月壇最早建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主體建筑是一座方型高臺,高1.5米,壇面鋪設著白色琉璃,四面設有白石階。
月壇內則建有具服殿、祠祭署等附屬建筑,鐘樓、天門、神庫等古建筑則保存完好,風采依舊。園內的古建筑均為市級文物保護對象。 園內還種植了大量松柏樹木,走進壇內,頓時覺得生意盎然談。
據史料記載,明清時代,秋分亥時在夕月壇舉行祭祀之禮,主祭夜明之神,配祀二十八宿、木火土金水五星及周天星辰。每逢丑、辰、未、戌年,皇帝則要親自赴月壇行祭祀禮,而其它年份“朝日則譴文臣,夕月則譴武官代行。
新中國成立之后,月壇開始蛻去其神秘的面紗,1955年開始對公眾開放祭壇并在其外部設置了兒童樂園。但是祭壇設有廣播天線,不準參觀。
改革開放之后,月壇又被修繕一新。1983 年新建景點月壇蟾宮、香院、攬月亭、霽月亭、爽心亭、月桂亭等諸多景點點。蟾宮內有碑廊、雙環映月池、廣寒橋和嫦娥奔月雕塑。此外還加種了婆羅樹、梧桐樹、石榴樹和桂花等名貴觀賞樹種。 突出了“月的主題和秋的意境,成為北京一處優美的賞月和游覽勝地。
關鍵字: 兒童樂園 古建筑 改革開放 梧桐樹 石榴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