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八大處”之一——長安寺
長安寺是著名的“西山八大處”之一。西山八大處,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區翠微山東部,這里山勢蜿蜓,峰巒疊翠,四時景色綺麗迷人,是箸名風景區。有詩贊之曰:“翠微西接古神州,石磴云盤閣道幽。白日煙霞林谷迥,長風鶴顴海天浮。僧歸黃葉峰前寺,水向青龍口中流。祗道長安天五尺,誰云此處減瀛州。”八大處所在地素有“三山”、“八剎”、“十二景”之說。“三山”指翠微、平坡、盧師;翠微山在西,盧師山在北,這兩座山好像一座椅的靠背,東、北、西三面支脈環抱,蒼勁聳翠,氣勢非凡。南面是一片平原,一望無際,四季風景又各有妙處。“八剎”是:長安寺(一處)、靈光寺(二處)、三山庵(三處)、大悲寺(四處)、龍泉庵(五處)、香界寺(六處)、寶珠洞(七處)、證果寺(八處);八大古剎縹緲於云端深處的翠微山和盧師山之間,八大處就是八座古剎的總稱。“十二景”為:絕頂遠眺、春山杏林、翠峰云斷、盧師夕照、煙雨鵑聲、五橋夜月、水谷流泉、虎峰疊翠、深秋紅葉、高林曉日、雨後山洪、層巒睛雪。自1978年起,國家投資百萬元,對各處進行了大規模修繕。1953年開始引種紅葉樹種,開辟北京第二紅葉景區。到1984年已引種火炬樹等六萬馀株,長勢旺盛。如今的八大處已大展新顏。
虎頭長安寺
西山八大處山前的左側,有一峰形似臥虎,人們稱之為虎頭山。這里每逢雨季,云霧繚繞,山坳處是成片的杏林,春回大地的時節,杏花綻開,芳香滿山,這便是十二景中的“春山否林”。在山麓松柏掩映下,有一座紅墻灰瓦的四方院落,這就是長安寺。
長安寺原名“善應寺”。又名“萬應長安禪寺”,始建於明弘冶十七年(1504年),清順治己亥年(1659年)某居士矢志捐資修葺。清康熙年(1671年)由禮部尚書龔鼎孳主持重修。據龔鼎孳所撰碑記載稱:殿宇“規模宏麗,表表杰出。”前殿內有銅鑄關羽像;後殿廊廡南角,有一雙銅鐘,上鑄“大明萬歷二十八年歲次庚子十一月吉日御制”字樣,完整地保存了近400年。釋迦牟尼殿前的一只銅磬,也是明代鑄品,年代還要久遠一些。長安寺建筑布局為兩進四合院,建筑工整對稱,寺門東向,前殿為釋迦殿,後殿為娘娘殿。過去長安寺以塑像名冠西山諸寺,據《帝京景物略》載,善應寺(長安寺)的佛像憑幾而坐,中國人儀容,與通常的寺中佛像姿態有所不同。寺中所塑五百羅漢像,穿崖踏海,游戲百態,形象生動,是模仿了明代被宣宗賜名“昊不信”的一位畫匠繪於昌化寺的壁畫風格而作的。長安寺過去以奇花名樹著稱,迎門高大的漢白玉臺階兩側,現有古老的玉藺、紫薇等珍貴花木。寺的後進院落里,有兩棵傳說是元代種植的白皮松(俗稱龍爪松)叁天婆娑,老干橫空,白鱗斑駁,猶如盤屈的蒼虬,也是600年以上的古樹了。1980年對兩殿進行修繕,重新油飾、彩繪,還在前院種植了一株稀有的金絲木瓜。
關鍵字: 北京市 石景山區 長安寺 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