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現存最大的城垣角樓
北京城東南角樓位于崇文區東北部,崇文門外東大街的盡頭。它是全國現存最大最早的城垣角樓,高大巍峨、深沉凝重,是古老北京城的象征之一。其西北是雄偉、繁華的北京站,東南是新建的東便門立交橋,西與崇文門遙遙相望,東與通惠河毗鄰。
北京城東南角樓
北京城東南角樓為明、清兩代北京內城東南轉角處的箭樓,簡稱角樓。原北京有內外城之分,內城建筑較早,為明朝在元大都的基礎上改建的。據明《英宗實錄》:“(正統)四年四月丙午,修造京師門樓、城壕、橋閘完……城四隅立角樓。”角樓始建于明正統元年十月(1436年),4年竣工,距今已有500余年歷史。
角樓建于突出城墻外緣的方形臺座上。臺高12米,樓高17米,通高29米。平面呈曲尺形,重檐歇山頂,兩條大脊于轉角處相交成十字,灰筒瓦綠剪邊,四面開箭窗144個,前樓后廈。抱廈辟兩門,門上各設直欞窗3扇,樓內立金柱20根。整座樓建筑面積為793平方米。加之相連的南城墻,總占地面積約3654平方米。在與角樓相望的百米南城墻上,還保留著一座清朝正藍旗軍隊用來插旗的夾桿石。1988年參考史料恢復了城墻已不存在的兩幢駐兵的鋪舍(堆撥房)。占地面積各50平方米。
民國以后,東南角樓已不再設防。北洋政府于1915年修建京師環城鐵路,拆斷了東南角樓附近的城墻和敵臺。至今,角樓城墻西側還遺存著券洞,這是環城鐵路的唯一遺物。1935年進行過一次大規模修繕。在1981年進行大修時,發現帶有“嘉靖”、“隆慶”等年號的磚。帶有“乾隆”年號的琉璃瓦件和民國時期的瓦件。同時從東側墻體內發現了兩顆炮彈殘體,并在二層挑檐檁上發現大量鐵沙槍彈,它們記載了“庚子之變”外國列強企圖瓜分中國的歷史。
東南角樓一景
為了保護這座獨特的古代建筑,1979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列為第二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國家文物局撥款進行了落架大修,同市文物局成立了文物保管所,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破天一劍)
火車即將駛入北京站,減速慢行的時候,總會有一座高大漂亮的古建筑先入眼簾,那就是全國現存最大最早的城垣角樓,著名的“東便門角樓”。而看到了它,在外的游子們也都長出一口氣:到家啦!
角樓僅存 遺跡珍貴
說起來,明清時代北京外城墻的四個角都建有角樓,但現在僅剩下東便門這一座了。
東南角樓
東便門角樓又稱東南角樓,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439年),筑在一座高達12米的拐角城臺之上,樓高17米,平面呈l形,四面磚垣,重檐歇山頂,兩條大脊于轉角處相交成十字,灰筒瓦綠剪邊,綠琉璃列脊飾獸頭。樓體外側向東、向南兩闊面和向西、 向北兩側面,均辟箭窗,也稱做射孔。上檐下一排,下檐下三排,闊面每排14孔,側面每排4孔,共計144孔。
明清兩代,角樓具有瞭望、護城的功能。隨著社會的進步,城市傳統的防御建筑逐漸失去了作用。民國以后,東南角樓已不再設防。北洋政府于1915年修建京師環城鐵路,拆斷了東南角樓附近的城墻和敵臺。至今,角樓城墻西側還遺存著高大的券洞,這是環城鐵路的唯一遺物。1981年清理大修時,發現帶有“嘉靖”、“隆慶”等年號的磚;帶有“乾隆”年號的琉璃瓦件和民國時期的瓦件。同時從東側墻體內發現了兩顆炮彈殘體,并在二層挑檐檁上發現大量鐵沙槍彈。這些物件不但記載了角樓曾經遭受過炮火的洗禮,而且記錄了“庚子之變”外國列強企圖瓜分中國的歷史。作為中國古代防御性建筑的珍貴實物,東南角樓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和觀光價值,受到中外游客的矚目。同時,它也是北京重要的城市標志之一。
說起角樓,外城有角樓,內城當然也有角樓。紫禁城主體建筑沿中軸線向北分布,分前朝后寢,城墻與護城河環繞宮城四周,城垣四角各有一座角樓,不僅構成嚴密的保護線,同時也形成了宮城內封閉的生活模式。這些角樓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代重修,筑在城垣四隅之上,成為紫禁城城池的一部分,它與城垣、城門樓及護城河形成皇宮的防衛體系。
無論是東便門角樓,還是紫禁城角樓,都繼承了我國古代建筑靈活多變、氣宇軒昂的傳統,使用功能和裝飾效果巧妙結合,展示出我國古代工匠們的高超技藝和卓越才能,成為京城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站在角樓之上,眼觀四面,耳聽八方,從寬敞的箭孔望出去,京城景色盡收眼底。站在角樓之下,仰頭瞻望,細細觀賞,作為中國古代的一項建筑發明,角樓可謂造型獨特、獨樹一幟,它采用的斗拱形式及其架構,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創舉。
新型公園 新興景觀
如今的東便門角樓,已經成為北京明城墻遺址公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明城墻遺址公園
公園位于市中心地域,東起城東南角樓,西至崇文門,總面積約15.5公頃,其中城墻遺址及城東南角樓占地面積約3.3公頃,綠地面積12.2公頃。
歷史上明城墻全長約40公里,建于明永樂17年(公元1419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歷史。現存的崇文門至城東南角樓一線的城墻遺址全長約1.5公 里,是原北京內城城垣的組成部分,是僅存的一段,也是北京城的標志。
明城墻遺址公園屬于古建筑遺址類型的景區。景區內的火車券洞就大有來歷,前面說過,1915年6月,為修建“京師環城鐵路”而打通靠近角樓的城墻并拆除了最后一座墩臺,建成這座火車券洞,這是京師環城鐵路唯一的遺存。券洞高8.2米,寬 9.2米,深7.4米,是按中國傳統的拱券式門洞修建的。京師環城鐵路于1916年1月1日通車。火車從東便門經朝陽門、東直門、安定門、德勝門直達西直門車站。
明城墻遺址公園值得一看的還有墩臺。墩臺也稱“馬面”,是城墻建筑的一部分。崇文門至角樓一線城墻有敦臺12座,是為增強防御能力,以消滅入城墻死角內的敵人。墩臺平面基本是正方形,邊長大致與城墻厚度相等,少數較大的墩臺長度可達30多米。
解放后,這里比較荒涼,在我的印象中,除了火車機車作業,沒有閑雜人等,倒是我們小時候常跑到這一帶捉蛐蛐兒,逮螞蚱。后來有了人家,與城墻比鄰而居,也都大部分是與鐵路有關系的人。上小學的時候,那時候學校是半日制,下午大家都要分成小組到同學家里去學習。我記得我們小組學習的地點是一個姓孟的同學家里,他家緊靠城墻,其實城墻就在院里。男孩子淘氣,比賽徒手爬城墻。城墻上窄下寬,一層與一層城磚之間有一條棱,我們便手摳腳登,望上援爬。爬到半截望下一瞄,嚇得心驚膽戰,但此時退比上還費勁,只好咬牙望上爬。爬上去后,大家從城墻上跑到角樓里,用帶著的舊書本拆開疊成一架架紙飛機,從箭孔里用力射出去,看著輕盈的紙飛機在燦爛的陽光中滑翔盤旋,大家舉手歡呼,早已將爬城墻時的膽怯與疲憊忘得一干二凈。不過,晚上睡覺倒是結結實實做了幾回惡夢。后來,這一帶有的孩子爬城墻摔死了,我們的比賽也就再沒有舉行過。
隨著城市發展,這里居住的人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雜,大片的破舊平房將殘敗的城墻掩蓋起來,很多城磚被拆掉砌進了老百姓的屋墻和院墻。由于年久失修和人為損壞,城墻遺址破損嚴重,為保護文化遺產,再現古都風貌,徹底綜合整治城墻遺址的周邊環境,北京市政府決定修復城墻,建設明城墻遺址公園,古老的城墻才有了出頭露面的機會。
北京明城墻遺址公園綠化實施方案是由北京市園林古建設計研究院設計,崇文區園林局組織施工,公園建設以保護城墻為主,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1540延長米的城墻遺址進行了修復,通過營造滄桑、古樸的自然環境,充分展現古都城墻的文化內涵和歷史風貌。建成后的北京明城墻遺址公園簡潔、樸素、大方,結合城墻遺址自然面貌和各綠化景區的風格特色,由西向東依次形成主題景區。城墻遺址的保護工作以現狀保護、排險加固為主,以少量補缺為輔,最大程度保存城墻的現狀。2001年11月25日工程正式啟動。2003年9月,北京明城墻遺址公園一期工程竣工。原有的200多棵古樹保留了下來,還種植了以國槐為主,銀杏、油松為點綴的喬木,以及花色淡雅的山桃、山杏、海棠等能很好地烘托明城墻氣氛的樹木品種。在跌宕起伏的微地形上,鋪種了12.2公頃大片草坪,形成了開朗的透景線。2003年公園進行了二期綠化工程建設, 根據景觀對植物品種進行的充實和完善,種植銀杏、山桃、山杏、紫薇、欒樹、玉蘭等觀花、觀葉喬灌木300余棵。2003年,北京明城墻遺址公園被評為北京市精品公園。
精品公園 特色突出
明城墻遺址公園
北京明城墻遺址公園外圍是一片沿200米長的帶狀公共綠地,根據不同功能可分為老北京南城根文化區、現代雕塑公園、東便門角樓市民休閑區、城樓遺址公園紀念林、北京火車站南出口及廣場等五個部分。城墻北側將形成封閉的郁郁蔥蔥的綠化帶,而城墻南側園路的線形、植物的配置都力求簡潔大方。公園運用的設計手法,突出展現城墻的殘缺之美。整體設計以保護城墻為出發點,以展示古城墻的真實面貌為目的,為市民提供了一處清靜、自然、古樸、蒼涼的環境。漫步公園內,古樹掩映,綠草茵茵,綿延古樸的明城墻及深沉凝重的角樓仿佛在向人們訴說民族的滄桑,充分展現古都明城墻的文化內涵和歷史風貌。
作為北京市精品公園,北京明城墻遺址公園充分發揮位于市中心地域的優勢,利用城墻遺址的人文特色,由西向東依次建成“老樹明墻”、“殘垣漫步”、“古樓新韻”等主題景區,老樹與古墻相依,補磚與舊壁一體,巍峨的角樓顯得古樸滄桑。為深化景觀主題,公園對植物品種不斷進行充實和完善,不但有銀杏、山桃、山杏、紫薇、欒樹、玉蘭等觀花、觀葉喬灌木,而且栽植萬壽菊、矮牽牛等時令花卉和鳶尾、萱草等宿根花卉10萬多株,塑造了“百年車轍”、“海岱映秀”、“紫玉懷古”、“山杏省今”、“群槐庇城”等獨具特色的景區,形成了公園特有的景觀效果。
一個月色清朗的夜晚,我偕夫人到公園尋舊。從遠處望去,東便門角樓雕梁畫棟,巍峨壯麗。待至其下仰望,愈覺高大壯觀。小時的時光在眼前閃過,和著鮮花的清香縈繞在頭腦里揮之不去。月光下的角樓明墻,一副偉岸的身軀猶如巨龍擇時待動,屏息而臥在綠意盈盈和爭奇斗妍的花草之中,靠著老樹峻拔,枝葉繁茂,無言地引發著人們的思考。緩步間,心中感慨萬千:莫道滄桑苦,盛世換新裝。
明城墻遺址公園
地址:北京市崇文區崇文門東大街9號
收費:城墻免費;角樓10元。
開放:09:00-16:30
電話:010-65270574
交通:25、39、43、44、59、610、674、434、特2路公交車東便門站下。
關鍵字: 北京城 北京站 崇文區 崇文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