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海(花草篇)
北海公園位于市中心區,在故宮的西北面,因與中海、南海分稱三海而得名。這里原是遼、金、元、明、清5個朝代逐漸修建而成的帝王宮苑,是我國現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綜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園林之一。全園以神話中的“一池三仙山”(太液池、蓬萊、方丈、瀛洲)構思布局,形式獨特,富有濃厚的幻想意境色彩。
北海公園全園以北海為中心,面積達到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約3.9平方公里)。湖口瓊華島上建的藏式白塔為全園標志。漪瀾堂波相光映;濠濮間游廊曲折。北海北岸是幾組宗教建筑,有小西天、大西天、闡福寺,西天梵境等,還有五色琉璃鑲砌的九龍壁,兩面各有蟠龍9條,戲珠于波濤云際,造型生動,色彩明快。園內還保存有文物鐵影壁、一座16面多角形塔式石幢、495方歷代著名書法家真跡、萬歲山團城和承光殿玉佛等。北海團城內的玉佛高琢1.6米,為整塊白玉雕而成,佛身鑲嵌寶石,通體瑩潤,珠光奪目,極為珍貴。其左留臂有一刀痕,為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北京時留下的罪證。團城承光前的巨型玉甕“瀆山大玉海”重達3500公斤,氣勢逼人。
【游走筆記】
把玩相機,學著如何讓定格的畫面構圖美觀光陰合適,可是始終處于懵懂狀態。而這些花花草草成了我練習的靶子,無辜的在我鏡頭之下定格著。花是美的,花是香的,只是總覺得自己相機里的圖像,沒有那樣的美,也就更不用說那種芬芳了。
不知道為什么,在這叢薔薇停留的蜜蜂格外的多,用身體在空中勾畫著透明的圖案。粉的花瓣,黃的花蕊,這樣的顏色搭配在綠葉中顯得尤為醒目。
依然是勤勞的小家伙,撇開它的采蜜的姿勢不說,光是看它在花朵上的起起落落便足以證明它的忙碌。可是回頭想想,這樣的它算不算是一種貪婪?人說吃著碗里的,看著盆里的,想著鍋里的。他們如此匆忙的身影,是不是也是這樣呢?
延伸向路側的花枝,顯得有點離群。不知道是有意避開群芳斗艷的花叢,還是愿意孤芳自賞,或更是尋覓一片寧靜的天地?只是那勤快小家伙從不遺漏任何一片可以得到甜頭的地域。
避開忙碌的精靈,給粉紅薔薇來一個特寫。一前一后,一正一側,在不同的空間中展現身姿。葉子的綠顯得老而實,在陽光下反射著光澤。似乎,在北京這樣的現象并不多見。
我不知道這是什么花,只是看著她羞澀的藏在薔薇身后,立在一條幾乎沒有行人小道邊上。零星的兩三結伴的站在指頭,在微風中輕輕的舞動。
路邊黃色的小野花,微微顫顫的立在假山的怪石之下。綠葉上不知是誰,灑上了白色的細條,有如禮花的泡沫。那些白色的細條有如交織的阡陌,是不是在這樣一塊方寸之地,會有精靈穿梭往來?
遠遠的看睡眠的蓮花,所有的都是從中心向外呈圓形層層鋪展開來。綠色蓮盤悠悠的在水中搖蕩,泛起的波瀾打碎水中綠蔭的倒影。幾朵蓮花點綴在綠色的荷葉之中,有的隱約可見,有可迎空怒放。
好不容易找道一塊可以站在水邊的地方,將睡蓮由遠拉至最近,然后按下快門。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愛蓮說》里寫的“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園里所有的荷潭被圍欄層層保護。
石榴,只喜歡看不喜歡吃,而石榴花卻是依舊喜歡著的。小學校園的石榴花隨處可見,只是不知道現在是否還在?不記得什么時候開始,有人告訴我石榴可以驅蚊,于是對她的喜愛又近了一步。
喜歡花苞外那層泛光的保護層,以及花骨朵的形狀。這是不是一種特有的自我保護狀態?或許,太多時候的自己就如石榴的花骨朵一樣,用看似堅實的外表保護著敏感的內心。
不知道這個花叫什么名字,只是喜歡花的形狀和顏色。藍色,紫色一直是自己喜歡的顏色,而這樣的藍紫色更是吸引我的眼球。我不知道她這樣的狀態算是含苞欲放還是已經完全釋放。如果讓我選擇,我希望她是含苞欲放。
照這張圖片,只是因為花的顏色,淺淡的綠色在花中是少見的。其實很小的時候就想過綠色的花會是什么樣子的?現在不再去思考這樣的問題,只是堅定的認為:不管什么顏色的花,存在就是合理,只要是花總是有榮有敗。
紫色的小花簇擁成這樣的圓錐形的模樣。顏色依然是我所喜歡的,而定格這個畫面的主要原因也還是因為花朵的顏色。這樣的花參差不齊的站立著,高矮的錯落搭配出特有的味道。
關鍵字: 北海公園 石榴花 花骨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