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游記
8月9日去了頤和園。前門作地鐵到西直門換城鐵13線到五道口,打車前往。非常節約時間。
頤和園的湖稱為昆明湖,山叫做萬壽山。這里是世界上造景豐富、建筑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
我們的游覽是從東宮門開始的。
在東宮門外,有一座牌樓。東宮門是頤和園的正門。門上高懸的頤和園的匾額就是光緒皇帝的手書。
進入東宮門,我們首先來到的便是頤和園的政治活動區。南側對稱排列著南北九卿房,是清朝九卿六部值班的地方。在仁壽門,可以看到五塊叫作峰虛五老的太湖石。而在漢白玉須彌座上的這只銅制怪獸,人稱麒麟,俗稱四不象,是龍九子之一,象征吉祥富貴。在殿前還陳設有兩對龍鳳造型的銅香爐,是用來點香,渲染氣氛的。按古代禮制,龍居中,象征皇帝,鳳在兩側,象征皇后。而在這里,卻是龍在兩側,這與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垂簾聽政不無關系,突出了鳳的地位。
穿過仁壽殿,是當年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看戲的場所——德和園,
從這里出來,穿過蜿蜒曲折的小路,就是連接萬壽山與昆明湖的長廊。它東起邀月門,西止石丈亭,全長728米,共273間。長廊廊身的走向是以昆明湖北岸的彎曲而變化的,在地勢高低和變向的連接點上,還建有四個亭子代表春夏秋冬。長廊是我國園林中最長的游廊,也有畫廊之稱。這是因為在廊中共有蘇式彩繪1.4萬多幅,而且很少重復。
走出了長廊,我們就來到了排云殿。這里是萬壽山前山最宏偉的一組建筑,構成了萬壽山的中軸線。這條中軸線從臨湖碼頭到山頂的智慧海,分布有排云門、排云殿、佛香閣、眾香界、智慧海等主要建筑。
排云殿建在乾隆年間大報恩延壽寺中大雄寶殿的遺址上,是慈禧太后過生日時接受百官朝賀的地方。
佛香閣、眾香界和智慧海是乾隆年間大報恩延壽寺的一部分,但是一道門鎖住了去路。
佛香閣建于乾隆二十三年,也就是1758年,在光緒十七年的時候重建,耗費了銀兩78萬多兩,是頤和園當中花費最多的工程。它是全園建筑的中心。站在佛香閣的平臺上,可以俯視整個昆明湖和排云殿等。視野非常開闊。
(站在佛香閣俯視)
下了山,我們又沿著長廊走道石坊,在那里買票上船到湖心島。島上沒什么好看的,到處都在修繕。十七孔橋的確不錯,上面的石獅有模有樣。站在橋面上,遠看佛香閣和排云殿,確實讓人心曠神怡。
(遠眺佛香閣)
關鍵字: 東宮門 中軸線 大雄寶殿 昆明湖 頤和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