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北京崇文門明城墻遺址公園
北京如今格外注意保護文物了,因為有限的文物資源越來越匱乏,隨著大規模的城市建設,老北京的風貌改造得已經面目全非,如果再不保護現有的資源,留給后人的將僅僅是一座鋼筋水泥的城市森林而已。
所以,近些年,北京有計劃地保存下來一些四合院,有計劃地修建起一處處古代遺址公園。象元大都遺址公園、明城墻遺址公園等等。
10月2日上午,我和妻去北京東便門的明城墻遺址公園轉悠,看到了經過精心修建的遺址綠化區,感覺很不錯。拍了一些照片,看上去很美,但實際景觀比照片更美。
北京崇文門東便門一帶,是北京最熱鬧最繁華的地區之一。這里不但高樓林立,交通暢達,而且附近就是著名的北京站,整日里車水馬龍,人潮洶涌。能在這么樣的鬧市,拆遷了大片大片的民居,改造出一處明城墻遺址公園,可見政府為保護古跡并改善城市環境所作出的巨大努力。
從崇文門地鐵口到遺址公園,步行去不過20分鐘路程。公園以明代城墻遺址為主題,城墻大約有兩層樓高,在毀壞的遺址上,用征集來的老城墻的磚,加以復興修整,如今真的有一道與北京站鐵路平行的城墻出現在游人面前。城墻成了背景,公園的所有設施和綠地樹木都在城墻的南側。
保留下來的古老樹木,參天而立。數量不是很多,但都異常高大,而且形態古樸怪異。公園里還在修建時發現了民國時期的京奉鐵路舊址。
我們順著綠地里的甬道,一直走到北京城東南角樓。這座樓,是目前國內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箭樓。古代人修建起這么高大的建筑,在當時幾乎都是平房的城市里,無異是鶴立雞群。就是今天也仍然稱得上雄偉宏大。
我們憑身份證(60歲以上半價,每人5元)買票進去一游。
這是我見到的最寬闊的城樓,從馬道走上去,徑直上樓。我問里面的導游小姐是不是古代遺留的真跡,她們說就是這個樣子的,外面的油漆當然是新的。內面樓層間,用橫豎粗木支撐著,顯得非常復雜。從樓內的窗子看外面,北京遠近景色盡收眼底。北京站遙遙相望,不時有列車進站,我看清楚一列是北京-南京西。遠處的密集的高樓群,好似海市蜃樓一般出現在視線里。
北京城里能有這么一處遺址公園,真是北京人的福氣。來此遛彎和自娛自樂的北京人散開在公園里。中外游客則大多登樓眺望,我看到許多老外興致勃勃地從馬道走上城樓。
北京,如果能少一點現代的高樓,再多一點類似遺址公園的綠化區就更好了。今天陽光燦爛,我們心滿意足地從公園出來,立即又融入到車水馬龍的繁華里了。
城墻由崇文門到東南角樓長達1500米,是我國現存最長的明城墻遺址。
公園建設,無處不體現城墻的殘缺美。
一位美麗的金發女郎正在認真讀碑文(中英文對照)
綠地面積達12·2公頃
明代城墻遺址的周圍到處可以看得到現代建筑
城墻旁散布著老樹
公園的綠地非常開闊,足以映襯出古老的城墻遺址。
城墻的滄桑與今天人們的悠閑
墩臺
古樹新影
京奉鐵路信號所遺址,這是2002年修整明城墻時發現的。
京奉鐵路遺跡。附近還有漕運碼頭。可見歷史上這一帶曾經十分繁榮。
箭樓入口售票處:票價10元;符合優惠條件的,比如老年人、學生等等,5元。
北京東南角樓始建于明正統元年(1436年),是明、清兩代北京城內的軍事防御建筑。它的建筑形式獨特,是國內僅存的一座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箭樓。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站在城樓看風景
城墻遺跡,史書記載北京明城墻長約40公里。距今580年。2002年春動工修繕遺址,城墻曾經被民居和其他建筑包裹著,北京政府決定修整遺址建公園,得到廣大市民的擁護,市民積極捐獻老城墻磚40萬余塊。2002年秋修補加固后保持原狀,公園用地14·5萬平方米(公頃)。
北京站:一列火車正在進站。
城墻上非常開闊,當年衛戍京城的軍隊在這里應當有足夠調動或者進出的場地。
城墻外,如今已經是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景象。
曾幾何時,北京曾經飽受凌辱,八國聯軍在箭樓墻上留下的刻痕,如今成了他們無恥侵略的罪證。
上箭樓的斜坡稱為“馬道”,現在修起了水泥臺階是為了方便游人。
箭樓上的炮臺
旗桿石
士兵值勤休息處,稱為“鋪舍”。
箭樓內部復雜的木結構
老照片:北京的老城樓
箭樓內的明清城樓老照片展覽
箭樓內的現代畫展
明城墻遺址公園簡介
關鍵字: 北京城 北京站 崇文門 綠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