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市旅游概況
旅游概況
邯鄲市位于河北省南部,總面積1.2萬平方公里,總人口857.1萬人。
1985年被國務院列為對外開放城市,1992年被國務院批準為“較大的市”,1994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現轄四區、一市、十四縣。四區為邯山區、叢臺區、復興區、峰峰礦區;一市為武安市;十四縣為邯鄲縣、臨漳縣、成安縣、大名縣、涉縣、磁縣、肥鄉縣、永年縣、邱縣、雞澤縣、廣平縣、曲周縣、魏縣、館陶縣。全市共有214個鄉鎮、5366個行政村。 邯鄲的資源、區位優勢明顯,經濟基礎雄厚,是中原經濟技術協作區的中心城市。西部山川秀美,蘊藏豐富的礦產資源,東部平原盛產各種農產品和經濟作物,素有“冀南糧倉、棉海”之稱。
邯鄲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早在7300多年前,這里就孕育了新石器時代早期的磁山文化。春秋戰國時期,趙敬候遷都邯鄲,使趙國都城邯鄲迅速繁榮成為趙國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的中心,留下了“胡服騎射”的千古美名。漢代與西安、洛陽、淄博、成都同為全國五大都會。獨具特色的燕趙文化培育出大批政治家、軍事家和哲學家,著名的有藺相如、廉頗、茍子、趙奢、李牧等。“邯鄲學步”、“完璧歸趙”、“負荊請罪”、“黃粱美夢”等許多歷史典故都發生在這里,被譽為中國的“成語典故”之鄉。
諸多的名勝古跡為邯鄲保存了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主要有以磁山文化遺址為代表的新石器早期文化;以趙王城、武靈叢臺為象征的古趙文化;以“曹魏三臺”和南北響堂為代表的魏齊文化。革命戰爭年代,也做出了巨大貢獻,現保存有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八路軍129師司令部等革命歷史遺址。
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為邯鄲人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也為邯鄲的文藝復興奠定了基礎。解放后,黨和政府在恢復和發展經濟建設的同時,也十分重視對歷史文化的發掘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為發展社會主義新文化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共邯鄲市委、市政府把加強文化建設列為整個邯鄲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使邯鄲文化事業出現了百花爭艷、生機勃勃的可喜局面。
邯鄲氣候 邯鄲屬暖溫帶半濕潤地區向半干旱地區過渡的大陸性季風型氣候。年平均氣溫11℃至14℃左右,最熱月份7月份,平均氣溫26℃至27℃;最冷月份為1月份,平均氣溫-4℃至-3℃;年極端最高氣溫40℃至42℃;極端最低氣溫-21℃至-22℃。年平均降水量500至720毫米,年最大降水量1575.3毫米(1963年),年最小降水量217.1毫米(1986年),月最大降水量1106.2毫米(1963年8月),日最大降水量518.5毫米(1963年8月4日邯鄲站),無霜期平均190天至210天,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中下旬,終霜期一般在4月上中旬,最大凍土深度在46厘米(1970年臨漳站)。
投訴電話
邯鄲市旅游投訴電話:0310-3216667
河北省旅游投訴電話:0311-85814239
國家旅游投訴電話:010-65275315
關鍵字: 歷史文化 河北省 邯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