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的葡萄熟了
九、十月是一個上山下鄉的好月份,于是在休息日里開始到處流竄。小孩子就是這樣,一說要出去玩總是會比去幼兒園積極的多,起床早早的,也不用費那么多口舌就穿好了衣服,吃完了飯,然后興奮的坐在汽車里,說是坐不如說是躺,每次要長途跋涉時,她都會躺在汽車的后座上,笑嘻嘻地問去哪里,今天的目的地是昌黎的葡萄溝。
四輛車出發的時間并不是很早,結果從唐山市內到高速口就用了30分鐘。本來還擔心一行中的那輛奧拓上高速后會被甩下,其實大可不必擔心。或許是休息日的原因,九點左右時京沈高速上車可真多,重型汽車是一輛接一輛的從左右行駛著,所以比較安全的平均時速只能在90至100公里間了。在撫寧口(18口)下來時大概用了1小時15分鐘,出口向左轉直奔昌黎縣城,一路打聽著路線,等進入葡萄溝窄窄的入口的通道時已經又過了1個小時,許多車排著長龍一點一點的向前蹭,在這樣狹窄的道路上,汽車讓人覺得是那么笨拙。這路雖然狹窄彎曲倒也很平整,終于到了上面的村口,突然開朗起來,有一個比較寬敞的停車場,一行的前面三個車迫不及待地沖了進去,我拼命地想叫他們停下,在高高低低胖胖瘦瘦的車群中根本找不到他們的蹤影。我們一家的車停在鐵柵欄門口后,果然遇見了事先聯系好的村里人,先來過的朋友提供了一個聯系電話。老公大聲叫一個名字時,一個年長些的男子出現,并熱情地走過來,于是我們叫他大舅,看門人也就把我們連車帶人放行了,進來后再去找余下的人時,可就沒那么容易放行了,看門人是不允許他有那么多親戚免費進入的,也不知道這么擁擠的人群中有多少是免費的有多少又是交費的,好象也沒有人追究這票的問題,都匆忙向前趕,我的車開到里面的一個小型的停車場停頓好后,就一起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跟著那個人向前趕,一條曲折的路貫穿著向前,兩邊有農舍,從農舍里伸展出許多葡萄藤搭在路上方的架子上,于是路的上方就有時掛著一串串葡萄,有時垂下長長扭曲著的蛇瓜,有時吊著沉甸甸的葫蘆。雖然太陽強烈的照著,路上確是處處有陰涼,讓遮陽帽顯得有些多余了。農舍的院落有大有小,但大都擺滿了餐桌,早有人們落座在里面了,我們一行人小孩子就占去了5個,在人群中前前后后跑著,左左右右看著桌子上擺出來的瓜和葫蘆。
終于到了,大家都有些疲憊的坐下后,那年長男子的妻子熱情的端上來不同品種的葡萄,小孩子們好象并不疲憊,嬉笑著在院子里一角的水池洗手,然后紛紛跑來抓葡萄吃。芮芮從來就是一路上睡覺到目的地后就醒來,幾乎無一例外,然后就精神百倍的玩。她吃著葡萄還要到處觀觀,對扭曲著的蛇瓜很感興趣,于是留張影吧。
在茂密的葡萄藤下吃農家飯,在我記憶里,已經是童年時在姥姥家里成長的往事了,在那么遙遠的記憶里,我最喜歡的事情之一,就是等到葡萄熟時,可以爬到房頂上摘大串的葡萄,原來我的女兒同樣喜歡這樣的事情,在最后買葡萄時,也非要我把她推到房頂上,興奮地和爸爸一起剪下大串的葡萄,這又使我覺得在城市里長大的孩子幸福里似乎少了些什么。
大家品嘗著土釀的葡萄酒,吃著有些粗糙的飯,談論著不同品種葡萄的不同味道,還有關于孩子們的趣事。飯后大家都備好照相機,開始捕捉著自己心宜的景色和事物,當然孩子從來都是家長鏡頭中的焦點。我們一邊照一邊向前瀏覽著,不知不覺走出了人家村舍進入了山地,路上面依然搭著葡萄架,看著兩邊可以說成是樹的葡萄秧,粗壯的主干讓我們猜測著它們的生長年齡,這山被葡萄覆蓋去了大部分面積。在葡萄溝里,葡萄當然是最能吸引眾人的目光,不時的抬頭看來看去,忽然頭頂處有了一片留白,才驚訝的看見更高處的山峰,那么蒼勁雄偉的一樣讓人感嘆,忽略了,這本來就是很有名氣的碣石山嘛。
一直跑在前面的芮芮是不會怯步的,前面沒有平坦的路了,似乎不能再向前了,她還是拽著我向前面試探著,看見了干涸的河道,于是想找到源頭,或許會多些水,等踉踉蹌蹌地走了一段石頭路后,看見被一個小水壩攔著的水洼,水還算清涼,但很少,于是大家沒有停留更多的時間就折返了,只有我們一家在返回的時放慢了腳步,芮芮用樹枝撥弄著巖石間的一絲水流,忽舉起手邊一塊大石頭砸下,砰的一聲,發出撞擊石頭的響聲,這讓她有些疑惑,芮芮很喜歡看水花四濺,可這里怎么可能濺出水花呢。
等我們趕上大家時,他們正計劃著去摘葡萄裝箱呢,當然是要買些回去,還可以自己動手挑選采摘呢,收獲的心情總是讓人興奮,大人和小孩兒都一樣滿臉洋溢著喜悅,最后每家都心滿意足的裝滿了兩箱葡萄。還好我們的車開了進來,不然把這么多葡萄運出去可是不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啊。
到村口的停車場時我們都已疲憊不堪,歇了一會兒,紛紛上車回程了,問了當地人才知道從京沈高速的盧龍口下來開過來,是比較近的,到撫寧口是繞一點遠,于是回去時一路尋找著上京沈高速的盧龍口,可那邊在修路呢,最后還是繞道撫寧口上了京沈高速,天色有些暗了下來,芮芮同樣無一例外地睡著了。第二天我們懶散從床上爬起來,吃著餅干,我問芮芮:“昨天留給你記憶最深的是什么事?”“到房頂摘葡萄。”她幾乎是沒有片刻思考就回答,什么青山秀水,什么美味佳肴,對她都不具吸引力,孩子的世界簡單又耐人琢磨。
小貼士:
交通:上京沈高速,目前最好在撫寧口(18口)下,向左行駛,到昌黎縣城(第一個十字路口)向右轉,直到見到葡萄溝的提示牌,按上面的指引方向行使,大概要行駛10分鐘的路程就可以進入狹長的通往葡萄溝的入口通道了,休息日車會比較多,慢慢遵守秩序向前蹭吧,村口有比較大的停產場,村內的還有一個小停車場。等盧龍102段路修好了,可以在盧龍口下,會近些。
游覽:村口要打票,20元/人,如果你能事先與村里某一家聯系好,他出來接,人不多的時候基本可以免票,沒準車也可以進入,到村里基本就到吃飯的時間了。欣賞山景可分兩條線路:一條以八仙臺,"天上草原"(大平頂)、栗樹溝(井峪)、龍滕溝為觀光線和觀光點;另一條以龜石嶺、石猴盼母、小蓮坨,禹王觀遺址、大蓮坨、四人石、天橋柱等為觀光區。中秋前后比較適宜前往。
吃住:村里幾乎每家都是吃飯住宿的地方,你可以任選一家定餐住宿,費用不是很高,住宿費大概10元/人,房間也都很干凈。客人落座后,主人會免費提供葡萄,還有土釀的葡萄酒可以品嘗,當然吃的都是不那么豪華的農家飯。
九、十月是一個上山下鄉的好月份,于是在休息日里開始到處流竄。小孩子就是這樣,一說要出去玩總是會比去幼兒園積極的多,起床早早的,也不用費那么多口舌就穿好了衣服,吃完了飯,然后興奮的坐在汽車里,說是坐不如說是躺,每次要長途跋涉時,她都會躺在汽車的后座上,笑嘻嘻地問去哪里,今天的目的地是昌黎的葡萄溝。
四輛車出發的時間并不是很早,結果從唐山市內到高速口就用了30分鐘。本來還擔心一行中的那輛奧拓上高速后會被甩下,其實大可不必擔心。或許是休息日的原因,九點左右時京沈高速上車可真多,重型汽車是一輛接一輛的從左右行駛著,所以比較安全的平均時速只能在90至100公里間了。在撫寧口(18口)下來時大概用了1小時15分鐘,出口向左轉直奔昌黎縣城,一路打聽著路線,等進入葡萄溝窄窄的入口的通道時已經又過了1個小時,許多車排著長龍一點一點的向前蹭,在這樣狹窄的道路上,汽車讓人覺得是那么笨拙。這路雖然狹窄彎曲倒也很平整,終于到了上面的村口,突然開朗起來,有一個比較寬敞的停車場,一行的前面三個車迫不及待地沖了進去,我拼命地想叫他們停下,在高高低低胖胖瘦瘦的車群中根本找不到他們的蹤影。我們一家的車停在鐵柵欄門口后,果然遇見了事先聯系好的村里人,先來過的朋友提供了一個聯系電話。老公大聲叫一個名字時,一個年長些的男子出現,并熱情地走過來,于是我們叫他大舅,看門人也就把我們連車帶人放行了,進來后再去找余下的人時,可就沒那么容易放行了,看門人是不允許他有那么多親戚免費進入的,也不知道這么擁擠的人群中有多少是免費的有多少又是交費的,好象也沒有人追究這票的問題,都匆忙向前趕,我的車開到里面的一個小型的停車場停頓好后,就一起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跟著那個人向前趕,一條曲折的路貫穿著向前,兩邊有農舍,從農舍里伸展出許多葡萄藤搭在路上方的架子上,于是路的上方就有時掛著一串串葡萄,有時垂下長長扭曲著的蛇瓜,有時吊著沉甸甸的葫蘆。雖然太陽強烈的照著,路上確是處處有陰涼,讓遮陽帽顯得有些多余了。農舍的院落有大有小,但大都擺滿了餐桌,早有人們落座在里面了,我們一行人小孩子就占去了5個,在人群中前前后后跑著,左左右右看著桌子上擺出來的瓜和葫蘆。
終于到了,大家都有些疲憊的坐下后,那年長男子的妻子熱情的端上來不同品種的葡萄,小孩子們好象并不疲憊,嬉笑著在院子里一角的水池洗手,然后紛紛跑來抓葡萄吃。芮芮從來就是一路上睡覺到目的地后就醒來,幾乎無一例外,然后就精神百倍的玩。她吃著葡萄還要到處觀觀,對扭曲著的蛇瓜很感興趣,于是留張影吧。
在茂密的葡萄藤下吃農家飯,在我記憶里,已經是童年時在姥姥家里成長的往事了,在那么遙遠的記憶里,我最喜歡的事情之一,就是等到葡萄熟時,可以爬到房頂上摘大串的葡萄,原來我的女兒同樣喜歡這樣的事情,在最后買葡萄時,也非要我把她推到房頂上,興奮地和爸爸一起剪下大串的葡萄,這又使我覺得在城市里長大的孩子幸福里似乎少了些什么。
大家品嘗著土釀的葡萄酒,吃著有些粗糙的飯,談論著不同品種葡萄的不同味道,還有關于孩子們的趣事。飯后大家都備好照相機,開始捕捉著自己心宜的景色和事物,當然孩子從來都是家長鏡頭中的焦點。我們一邊照一邊向前瀏覽著,不知不覺走出了人家村舍進入了山地,路上面依然搭著葡萄架,看著兩邊可以說成是樹的葡萄秧,粗壯的主干讓我們猜測著它們的生長年齡,這山被葡萄覆蓋去了大部分面積。在葡萄溝里,葡萄當然是最能吸引眾人的目光,不時的抬頭看來看去,忽然頭頂處有了一片留白,才驚訝的看見更高處的山峰,那么蒼勁雄偉的一樣讓人感嘆,忽略了,這本來就是很有名氣的碣石山嘛。
一直跑在前面的芮芮是不會怯步的,前面沒有平坦的路了,似乎不能再向前了,她還是拽著我向前面試探著,看見了干涸的河道,于是想找到源頭,或許會多些水,等踉踉蹌蹌地走了一段石頭路后,看見被一個小水壩攔著的水洼,水還算清涼,但很少,于是大家沒有停留更多的時間就折返了,只有我們一家在返回的時放慢了腳步,芮芮用樹枝撥弄著巖石間的一絲水流,忽舉起手邊一塊大石頭砸下,砰的一聲,發出撞擊石頭的響聲,這讓她有些疑惑,芮芮很喜歡看水花四濺,可這里怎么可能濺出水花呢。
等我們趕上大家時,他們正計劃著去摘葡萄裝箱呢,當然是要買些回去,還可以自己動手挑選采摘呢,收獲的心情總是讓人興奮,大人和小孩兒都一樣滿臉洋溢著喜悅,最后每家都心滿意足的裝滿了兩箱葡萄。還好我們的車開了進來,不然把這么多葡萄運出去可是不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啊。
到村口的停車場時我們都已疲憊不堪,歇了一會兒,紛紛上車回程了,問了當地人才知道從京沈高速的盧龍口下來開過來,是比較近的,到撫寧口是繞一點遠,于是回去時一路尋找著上京沈高速的盧龍口,可那邊在修路呢,最后還是繞道撫寧口上了京沈高速,天色有些暗了下來,芮芮同樣無一例外地睡著了。第二天我們懶散從床上爬起來,吃著餅干,我問芮芮:“昨天留給你記憶最深的是什么事?”“到房頂摘葡萄。”她幾乎是沒有片刻思考就回答,什么青山秀水,什么美味佳肴,對她都不具吸引力,孩子的世界簡單又耐人琢磨。
小貼士:
交通:上京沈高速,目前最好在撫寧口(18口)下,向左行駛,到昌黎縣城(第一個十字路口)向右轉,直到見到葡萄溝的提示牌,按上面的指引方向行使,大概要行駛10分鐘的路程就可以進入狹長的通往葡萄溝的入口通道了,休息日車會比較多,慢慢遵守秩序向前蹭吧,村口有比較大的停產場,村內的還有一個小停車場。等盧龍102段路修好了,可以在盧龍口下,會近些。
游覽:村口要打票,20元/人,如果你能事先與村里某一家聯系好,他出來接,人不多的時候基本可以免票,沒準車也可以進入,到村里基本就到吃飯的時間了。欣賞山景可分兩條線路:一條以八仙臺,"天上草原"(大平頂)、栗樹溝(井峪)、龍滕溝為觀光線和觀光點;另一條以龜石嶺、石猴盼母、小蓮坨,禹王觀遺址、大蓮坨、四人石、天橋柱等為觀光區。中秋前后比較適宜前往。
吃住:村里幾乎每家都是吃飯住宿的地方,你可以任選一家定餐住宿,費用不是很高,住宿費大概10元/人,房間也都很干凈。客人落座后,主人會免費提供葡萄,還有土釀的葡萄酒可以品嘗,當然吃的都是不那么豪華的農家飯。
購物:到這里可以買到好多品種的葡萄,建議向溝里走走再買,距村口近的會貴一點,而且大部分是被采摘剩下的,象巨峰、龍眼、紅提、黑提、馬奶這些品種大概在1.8元/斤,美人指就要貴些了3元/斤。當然還可以順便買些蛇瓜、葫蘆、南瓜什么的。
關鍵字: 摘葡萄 葡萄 葡萄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