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巴爾虎右旗博物館
新巴爾虎右旗建成全國唯一巴爾虎主題博物館。巴爾虎是蒙古部落中最古老的一支,早在公元前3世紀就歸屬史稱“丁零的部落聯合體,千百年的歷史更迭中,眾多北方游牧民族從這里走上了世界歷史舞臺。其間經歷了無數次國家的興亡,民族的消失,唯有巴爾虎人始終輾轉生活在呼倫貝爾地區。巴爾虎已成為呼倫貝爾的主要居民,可以說巴爾虎民俗文化是呼倫貝爾蒙古族文化的濃縮。日前建成的新巴爾虎右旗的巴爾虎博物館以其獨特性、先進性、典雅性將成為呼倫貝爾蒙古族文化基地和自治區文化著名品牌。
博物館的外部造型以一個宏偉的基座托起莊嚴典雅的主體樓房,以方正為主,配以頂部一個圓形玻璃穹頂,符合我國的傳統建筑理論四平八穩和天圓地方之說。博物館的視覺中心是玻璃幕墻和穹頂構成的蒙古包造型,它代表的是欣欣向榮的巴爾虎蒙古族在世界的大舞臺上永遠奮發、崛起、向上升騰。此館館名是由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陳奎元親筆題寫的。
博物館門前正前方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青銅雕像。他與呼倫貝爾有著解不開的緣,他的母親與妻子出生在新巴爾虎右旗,而且早在十三世紀初,他就把以呼倫湖為中心的巴爾虎草原當做自己的軍事基地,每逢軍事不利或年歲荒欠的時候,便退居在此地,養精蓄銳,以待時機。巴爾虎草原為他提供了大量的戰馬牛羊及無數赳赳騎士。壯大了他的軍事力量,為日后的攻金滅夏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在主墻和下面連接墻與基座的是起到支撐和裝飾作用的14根吉祥柱。這14根吉祥柱的寓意為“一年四季風調雨順,五畜興旺,產業發達。每根立柱都高大莊嚴,與樓房色調一致融為一體。在兩邊的各五根廊柱上分別鑲嵌的吉祥柱頭為“牛、馬、羊、山羊、駱駝等五畜,也代表新巴爾虎右旗九個蘇木和一鎮。
關鍵字: 內蒙古 博物館 呼倫貝爾 新巴爾虎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