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三監獄
過道盡頭的左邊,便是死囚牢的大門,死囚牢雙門雙墻,門上畫有狴犴,狴犴是龍的兒子,長得卻象老虎,因此人們誤稱為“虎頭牢,大約是因為龍生九子,子子不同,狴犴專門掌管刑獄,大門只有一米六高,所有進入死囚牢的人都要在狴犴像前低頭,顯示對法律的敬畏。進了門洞,里面還有一道門,而這兩道門卻是一扇從右開,一扇從左開,不明就里的囚犯如果越獄,往往出了第一道門卻怎么也打不開第二道門,一個小小的改動就能起到拖延犯人越獄時間的作用,不能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進入死牢院,右面是一堵高墻,左面就是當年關押蘇三的牢房,里面有蘇三的塑像。死囚院的中央還有當年蘇三坐監時洗衣的水井和石槽,井口留有一道道繩索磨下的印記,井口只有半尺多寬,這是為了防止死囚投井自殺。據說,右面的高墻里灌裝的都是流沙,如果犯人想要挖墻越獄,流沙便會從挖開的小口中源源不斷地流來,使其難以挖通圍墻。
1964年我國著名考古學家王冶秋先生曾在洪洞考察確認,蘇三監獄為我國罕見的明代監獄,并題詩曰:“虎頭牢里羈紅妝,一曲攪亂臭水漿。王三公子今何在?此處空留丈八墻。十年動亂期間,蘇三監獄被拆毀。為了使“蘇三監獄這一僅存的明代監獄得以保留,洪洞縣人民政府后做出了修復“明代蘇三監獄的決定。修復事宜于1984年5月開始,同年10月竣工。
關鍵字: 死囚牢 洪洞縣 蘇三監獄 龍生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