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靖樓
亦名譙樓、鼓樓,在代縣城中央,始建于明洪武七年(一三七四年),明成化7年(公元1471年)火焚,后成化十二年(一四七六年)重建,清康熙、雍正、嘉慶、道光年間均加修葺。一九五八年定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邊靖樓外觀雄偉、大方、古樸,樓基高聳,梁架精巧,結構嚴密、合理、歷經數百年風雨侵蝕和多次地震沖擊,至今完好無損。
邊靖樓由磚砌高大的券洞臺基和三層四檐歇山頂樓身兩部分組成。樓基高聳,樓身壯麗,為山西樓閣式建筑中的巨構。臺基高一三middot;三米,長四十三米,寬三十三米。樓身高二六middot;七米,總高四十米。臺下券洞南北穿通,洞高約九米,較一般城池門洞要高。樓身面寬七間、進深五間,四周圍廊。樓高三層四滴水,上層為重檐歇山式樓頂。二層設有勾欄,三層于勾欄之下設平座。各層檐下皆有斗拱,制作規整,結架精巧,梁架結構合理,聯接嚴密。樓南面懸掛著兩塊巨匾,一為雍正間“聲聞四達匾,一為道光問“雁門第一樓匾。樓北面第三層掛有雍正間巨匾一方,上書“威鎮三關四個大字。
樓為磚木結構,梁架精巧,建造雄偉。登樓可北望雁門,南俯滹沱。
關鍵字: 山西省 文物保護單位 邊靖樓 鼓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