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樓
秋風樓位于后土祠正殿后,因樓上藏樹漢武帝《秋風辭》碑而得名。它東依峨嵋嶺,西隔黃河與陜西省韓城市太史公司馬遷祠相對,托地傍水,居高臨險,“千尋嵋嶺演天亙,一曲黃河卷地來。樓高32.6米,下部筑有高大的臺基,東西穿通,東門雕字“瞻魯,西門雕字“望秦,南面為登樓之正門,周圍磚砌花墻。樓分三層,面闊、進深各五間,四周回廊,十字歇山頂;兩層四面各凸出龜座一間,上筑瓦頂,山花向前;二、三層廊下置斗拱或平座。游人憑欄遠眺,可北瞻龍門,南望潼關,俯視黃河,波濤洶涌,盡在眼底。樓身比例適度,檐下斗拱簡潔,結構精美古樸,形制壯觀勁秀,實為河東現存古建筑中之精品。二、三層內各藏樹漢武帝《秋風辭》碑一塊。三層的一塊碑高 o.58米,寬 0.73米,行草陽刻,筆劃凝重,體態端莊。此碑系元至元八年(1271年)所建,現已破裂,缺左上角,用木架鑲嵌樹于樓內。二層的一塊碑高0.82米,長1.87米,篆體陰刻,嵌在樓內北壁上,碑體完整,系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八月立。每當風和日麗或秋高氣爽之時,游客遠臨觀覽,登樓吟詠,暢抒胸懷,真是“閣迥凌霄漢,層樓聳百尋,“樹色浮秦晉,河聲蕩古今,令人心曠神治。
關鍵字: 后土祠 峨嵋嶺 秋風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