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寧寺
在右玉城內,俗名大寧寺,明清建筑,現存大殿兩座,形制雄偉。寺內原藏明代以前的水陸畫一百多幅,據傳此畫是朝廷敕“為生民造福的,現藏于山西省博物館。
寶寧寺俗稱大寺廟,位于右玉縣舊城城關鎮內東街北側。該鎮北鄰內蒙古,西晉時,是鮮卑族北都盛樂(今內蒙和林格爾)通往南都平城的必經之路。明代中期,蒙古族韃靶部落興起,逐步構成明朝北邊的又一威脅。明政府為了加強大同的防務,從西偏頭關至大同中路,修造長城600余里。右玉縣城關鎮當處這條軍事防線的中段,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加強鎮城建設的同時,寶寧寺也開始動工興建。
寺院建筑座北向南,原占地東西寬約100米,南北長約150米。在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筑原有四進院落,五座殿宇,依次為牌樓、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遺憾的是該寺在解放前后和“文革當中遭到嚴重破壞,殿舍倒塌,椽棟皆毀,除大雄寶殿和過殿外,其他建筑全部不存。
關鍵字: 右玉縣 城關鎮 寶寧寺 山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