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棺
位于寧武縣城西70公里處有一峽谷,峽谷深處有一個幽僻的巷彎,入口石壁如門,巷內林木蔥翠,這就是頗具神秘色彩的石門懸棺景區了。
環顧石門內的石壁,并非危巖高聳,而僅有10至20多米之高,皆上下陡直光滑,壁頂覆蓋著綠樹灌叢,石壁上懸掛的木棺,有嵌在巖洞里的,也有露在石壁外的,有用木樁支撐,也有用鐵鏈吊捆的,既有一棺獨懸,也有雙棺并列的,距地面高度不一,但皆能看得非常清晰,數數竟有11具之多。除此外,在石門周圍一帶的山壁上,還有零星的懸棺分布。
據考古專家們考證認為,石門懸棺是迄今中國北方地區發現的唯一的崖葬群,極具考古研究價值。石門懸棺的懸葬方式大致可分為洞穴式、懸吊式、懸樁式、棧道式。洞穴式是在懸崖高處的天然石洞或人工石洞里放置棺材;懸吊式是在懸崖高處用鐵鏈將棺材吊掛起來;懸樁式是在懸崖上鑿洞,平插上木樁,將棺材擱到木樁上;棧道式是在懸崖中間鑿孔插樁,鋪成一個微型棧道,將棺材擱在棧道上。
蘆芽山一帶的民間是盛行土葬的,而懸棺,當地人稱之為石葬,可能是一種異常的葬俗,據專家分析,其安葬的人有以下幾種可能:一是圓寂僧人,這類僧侶尚未修行到塔葬的程度和果位,多由僧侶和鄉民制棺安葬,置于寺廟附近的石洞中;二是沒有子裔的孤寡老人,由村民幫助料理后事,置棺于石壁之上;三是戰死疆場的士卒,當地人不忍死者暴骨遺骸,用松木制棺,安置于石崖之間或石洞中;四是外地客商或僑居者,淳樸善良的當地人見客死異鄉,便以石葬之俗安置。五是未成年的兒童。
至于這些懸棺的年代起始,至今還仍是個謎團,但據推測,這些懸棺的年代并不久遠,遠至明代中葉,近至清代或民國。
關鍵字: 專家分析 中國北方地區 孤寡老人 當地人 未成年 稱之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