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圍山風景區
白陘古道據晉代郭緣生在《述征記》列出了太行山通往中原和華北平原的八條通道quot;太行八陘quot;,黃圍山景區的是第三徑--白陘。目前在quot;太行八陘quot;保存最長的一段古道就在這里。現在棧道上還留存著多處馬蹄印,古道總長五公里,寬2米,由七十二拐和古棧道兩部分組成。其中七十二拐,利用山峽地形,采用quot;72quot;拐的構筑形式,將客商逐步送上200--300米的山巔,設計和施工之巧妙,在我國堪稱獨一無二。
石筍古像,我國所有的摩崖造像都開鑿于山崖和從未發現在溶洞中的石筍和石鐘乳上有古代石刻造像。黃圍洞中發現的兩個石筍造像,不僅在選位上首開我國造像先河,而且距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是我國目前所知最古老、最獨特的磨崖造像藝術珍品。值得列為國寶進行保護。造像為菩薩像,容貌優美,高40厘米,旁邊有菩提樹雕刻。
紅豆杉峽,秦家磨河大峽谷,長達20公里,沿峽分布著幾萬株我國珍稀植物紅豆杉,被人們譽為quot;紅豆杉大峽谷quot;。據說日本、韓國的游客很早就提出到中國紅豆杉大峽谷去旅游,但不清楚在什么地方。陵川縣紅豆杉大峽谷是我國最長的一條名副其實的紅豆杉大峽谷。
靈湫古洞,我國南方以洞廟結合的旅游景點很多,但在黃河以北的北方,卻很少見到洞廟一體的景觀。既是有之,大多也是以人工洞與寺廟的結合。以天然溶洞與古廟在以其組合開發,卻寥寥無幾。靈湫古洞從唐代就開始開發,建寺筑宮,形成了長達1400年的洞廟開發模式,這在我國北方極其罕見。洞前建筑由上下宮院組成,下宮院已殘,上宮院高五層,二者通過石拱梁通道相連,基本保存完好。該寺院因山就勢,高低錯落,善于利用地形和空間,建筑很有特色。五層建筑不多見,雕刻精細,建筑標準高,氣勢恢宏。
其他自然景點如豆紅豆杉大峽谷中壺口疊瀑、翠浪漣漪、窟窿三怪、天水三折、五彩黃圍等均屬稀少景觀。黃圍景區群山環繞,山巒重迭,奇峰突兀,臺壁交錯,形態萬千,森林覆蓋,郁郁蔥蔥,青山流水,處處是景,景色迷人。
關鍵字: 太行山 旅游勝地 風景區 黃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