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州古城米山鎮
米山鎮,位居高平市區東南5公里處。這里自古物產豐富,經濟繁榮,山河奇秀,人文豐厚。鎮東南有蜿蜒流淌的大東倉河,鎮西有千古不息的丹河水,鎮北為層巒疊翠的七佛山,座座寺廟瓊閣聳立于眾山之巔,終年俯視著這個千年古鎮的歷史變遷。
米山,古稱蓋州。早在春秋時期,這里就初步形成了集鎮,當時為晉國的封邑,曾建立過米子國、古蓋國。戰國時期聞名中外的長平之戰,米山一帶為趙國的屯糧駐兵之地,史料記“趙將廉頗積米于此,這是米山地名的由來。唐武德兀年(公元618年)設蓋州府,轄高平、丹川、陵川、蓋城四縣,屬丹河流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明清時期,村鎮規模不斷擴大,人口不斷增長,成為商賈云集、手工業發達的大集鎮。
數千年的漫長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淀,使米山名人薈萃,文物古建極為豐富。宋代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曾在此活動過,明代翰林院學士、明史編修副總裁劉虞夔,清代重臣、兩廣總督祁(土貢)均誕生在這里。鎮內不僅現存有氣勢恢宏的寺廟樓閣,而且還有古樸典雅的明清大院。這些古建遺存雖已歷經幾百年,但至今仍熠熠生輝,無不深烙著這個千年古鎮的歷史印跡。
祁(土貢)為米山古鎮的重要歷史人物,他出身于1777年,卒于1844年,字竹軒,又字寄庵,該鎮孝義村人。其祖父祁果是工部員外郎,父親祁汝奘曾任中書省中書。由于家庭的熏陶,他14歲中秀才,18歲中舉人,21歲于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中進士,先后任刑部主事、刑部員外郎、刑部右侍郎、刑兵尚書等職。鴉片戰爭暴發后,于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接替林則徐職務,調任兩廣總督。祁(土貢)面對英軍攻陷虎門,逼近廣州的嚴重局面,他改善防務,重修虎門炮臺;修造新式戰艦,向外購買武器加強清軍戰斗力;并在虎門附近屯田儲糧,為阻擊英軍入侵做了許多有益的事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冬,祁(土貢)得了喀血癥,于次年五月病逝廣州。道光二十六年十月,其靈柩返高平下葬,思想家張穆為他作了墓志銘,清廷下令按尚書慣例賜恤,謚號為“恭恪。
祁(土貢)墓位于鎮南3公里處的孝義村西土崗上。該墓占地面積4000多平方米,規模宏大,氣度非凡。1931年被國民黨孫殿英部所盜,現存建筑有石雕碑亭四座、石碑四通、石獅一對、石旗桿兩根。其中碑亭制作精美,式樣別致,十六根沙巖蟠龍柱皆雕有二龍戲珠圖案,玲瓏剔透,活靈活現。亭頂為四角攢尖式,上鋪琉璃黃瓦。四個碑亭南北一字排開,正面檐下各有石匾一塊,上面各刻一字,分別為“福、祿、壽、康。亭內石碑又分別刻有“恩旨、“御賜碑文、“御賜祭文、“傳文,其“恩旨碑文是清代大書法家祁雋藻所書,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墓地前有高約十米的石雕旗桿兩根,旗桿間有兩只雕刻精美,造型生動、高大雄偉的石獅子看守神道。祁(土貢)墓的四座碑亭,是清代石雕藝術之精品,代表著我國古代石雕藝術的高度成就。
地處鎮北七佛山南麓的定林寺,是一座群山環抱,松柏掩映的古老寺院,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寺初名永德寺,因寺側有定林泉,后改名定林寺。整個建筑規模宏大,殿堂樓閣錯落有致,雄偉壯觀。寺院共分東、西兩院,西院為寺廟主體,一進四院,現存主要建筑有山門、雷音殿、東西配殿、七佛殿、東西閣樓和東西觀景亭等。其中雷音殿建于元延祜四年(公元1317年),面深、進深各三間,斗拱支檐,雕梁畫棟,雄偉古樸,精巧秀麗。毆前的月臺下兩側,立有宋代太平興國和雍熙二年建造的石雕八角形經幢兩通,上刻經文、仰蓮覆盆和寶珠頂。殿后的善法、羅漢二堂,內建止涓、門津二洞,堂西有定林泉,水從石洞流出,涓涓有聲,終年不涸。從二堂間拾級而上,北為七佛殿,東西為閣樓,院中聳峙二亭,登高遠眺,山水樓閣盡收眼底。
在米山眾多的古建遺存中,還可以領略到三峻廟金代建筑的恢宏和大氣;鐵佛寺具有元代風韻的精美泥塑神像;郭家大院建筑考究裝飾典雅的清代民居。而米山最神奇而絕妙的,則是位于鎮東1.5公里處的風神洞。該洞處在北朱莊村南佛堂的神龕前,洞口置有石獸頭,風從獸頭口中不停地向外向內吹吸,三天吹風,三天吸風,三天停風,古往今來,反復如一。據傳,吹風可吹掉人身上的晦氣,使運氣大順;吸風可招財進寶,求得財源;停風可使人平平安安,身體健康。清乾隆年間,當時的高平縣令還帶人親自到北朱莊去查看,并令里長集資修廟,加以保護。多少年來,游人如織,燒香祭祀者絡繹不絕。建國后,經有關專家實地考察,最后確認是一種自然形成的奇特景觀。但風神洞古來如此有規律的循環往復,卻至今仍是個不解之迷。
昔日輝煌的古蓋州已成為歷史,長平之戰的硝煙已消散千年。米山鎮面對如此厚重的文化遺產,近來在挖掘保護上作了大量工作。他們整修了數處具有文物價值的古廟古寺,并把大量的碑刻、詩文加以整理編印成冊,這對于保護民間歷史遺產,弘揚晉城的本土文化以及開發旅游資源都有著重要而積極的意義。
關鍵字: 七佛山 大東倉河 蓋州古城 米山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