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大院
關于劉家大院的創建歷史,在與村委主任郭善余同志的攀談中得知,劉家先祖在清代中葉為在本地和河南、安徽等地經營鐵貨、手工業品和山貨、日用品的富商。據說有一年豫東和淮北一帶瘟疫流行,劉家販往當地的紅果因治病救人賺了不少錢。不僅生意越做越紅火,而且店鋪越開越多,據說僅安徽的毫州,劉家的店鋪就占了一條街,甚至晉城的黃華街還有劉家一半家產。經商發家的劉家祖上,便四處聘請能工巧匠,在村中大興土木,廣置住宅。經過自清乾隆到道光近半個世紀的苦心經營、最終形成了十八座形制獨特,規模宏偉的商家大院。
劉家大院坐落在陟椒村中的南山腳下。由北望南,高墻林立,古樸壯觀。整個大院均建在青石砌成的臺基上,不僅每個院落的大門前為青石臺基,而且整個院落全是青石墁地。大院的工程建造者,還巧妙地將各個院落以南北走向的甬道和橫穿東西的胡同連接起來,其布局嚴謹,結構巧妙,充分顯示了劉家大院建筑的獨特風格。
在甬道的中軸線西側,是“居之挹、“書香第以及大院東西胡同以南的“繡樓院,這是幾處標準的北方民居“四大八小四合院。而“繡樓院則是劉家大院中建筑最為考究而至今保存最為完整的一處院落。該院大門開于西北處,大院的南北東西房均為二層出檐樓,其中北房和南房一層全施木制隔扇門窗,過廊有木柱頂撐,下設圓形石柱礎,柱頭雀替為八卦式圖形,其樓欄、窗欞花格制作得精美無比。在院的西南角,為建筑精致的三層繡樓,昔日是劉家媳婦小姐觀景賞花的地方。
村內的三教堂,建在劉家大院正北的高崗上。該廟大門東開,為一進院落。因大殿內中間供奉著佛祖釋迦牟尼,兩旁分別為太上老君和孔老夫子,是把釋、道、儒三教合為一體,故日三教堂。此廟創建于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7年),清康熙、乾隆、道光年間曾有擴建和大修。傳說當初建廟時,廟址原選在村東北小遠的山嶺上。當時村里已準備好了磚瓦木料,并選好吉日準備開工,不料此處一夜之間長出18棵大松樹,每棵大樹需5人合抱。人們以為這是神意,便把18棵松樹視為18羅漢的化身,于是大廟西移至現在的地方。后來劉家大院建好后,由于大門開在北面,正好與廟門相對。信奉風水學的劉家祖先認為對已不利,便拿出了一斗黃金修繕殘破了的廟宇,并改建了三教堂的廟門,增建了富麗堂皇的門前影壁。我們從“清道光十一年記事碑中,可看到規模最大的一次修葺,其兩位工程總理確為劉姓。
關鍵字: 劉家大院 陟椒村 青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