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廟
堯廟位于臨汾市秦蜀路南端,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臨汾史稱平陽,《尚書》載quot;堯都平陽quot;。司馬遷《史記》云:quot;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quot;。足見華夏文明自堯始。
堯廟原建于汾河西岸,晉元康中徙汾東,唐顯慶三年(685年)遷至今址,距今已1300余年;歷代均為國家級祭祀之所,并進行過多次修葺與擴建,清康熙臨汾和光緒帝以及慈禧太后曾御駕臨此。
堯廟現占地5.33公頃,主要有山門、王鳳樓、堯井亭、廣運殿、寢宮等古建筑群,以及距今已1600余年的漢代奇樹柏抱槐、柏抱楸、鳴鹿柏、夜笑柏等景觀。
清代以前每年的4月28日在此舉行祭堯儀式并逢廟會,康熙帝巡幸堯廟時,定為皇會,屆時全國各省、各族及海外炎黃子孫紛紛前來謁祭,廟會之盛為華北之冠。歷代帝王將相,達官司顯貴,墨客騷人,對堯廟吟詠甚多,贊嘆備至。堯廟位于臨汾市區南3公里處。相傳堯建都平陽(今臨汾市),有功于民,廟是后人為祭祀堯王所建。創建年代已無可考。現存建筑原為清代遺物。前有山門,內有圍廊、牌坊、五鳳樓、堯井亭、廣運殿、寢宮等建筑。堯王及其四大臣被喻為“五鳳。“一鳳升天,四鳳共鳴,五鳳樓就因此得名。堯井相傳為堯所掘,為記其功,上筑一亭。廣運殿是供奉堯王的主殿,高達27米,殿宇四周設環廊,42根石柱,柱礎雕刻工精,殿內金柱子肥碩,直通上層檐下,礎石上云龍盤繞。龕內塑有堯王像及其侍從。廟內存在碑碣10余通,記載堯王功績及廟宇建造經過。廣運殿1998年毀于大火,后于1999年重建。
堯為史前傳說人物。傳說我國原始社會晚期,在平陽(今臨汾)西南有一個名叫“陶(音yao)唐氏部落,領袖叫堯,又稱唐堯。唐堯向以勤勞、節儉、讓賢和愛護人民而流芳菲后世。
傳說,當時天下有10個太陽,樹木和莊稼都被曬枯了,群眾無以為生,瀕于絕境。堯王派神箭手后羿射下9個太陽,又帶領群眾鑿江取水,地上的植物才又茁壯地生長起來,據說堯的兒子叫丹朱,傲慢殘忍,荒淫無度,堯王對他非常捻。當堯年紀大的時候,有人要丹朱當繼承人,被堯果斷的否決了。堯走訪“四岳(傳說中四方部落的首領),接受大家的推舉,選虞舜為自己的繼承人。經過3年的考察,證明虞舜能勝任,堯便把王位讓給舜。這就是歷史上傳為美談的“禪讓制度的開端.
關鍵字: 臨汾市 五鳳樓 原始社會 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