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略綿山的壯美和滄桑
雖然人在山西,但從來沒有去綿山看過,都說介休的綿山天下第一。。。怎耐一直沒有時間。。。終于有了這樣的機會,讓我領略了綿山的壯美、體會了綿山的滄桑、感受了綿山的精深。
那是一個晴朗的好天氣,天空像被水滌過的淺藍色絲絨,柔潤得讓人想去擁抱,不經意的有那一抹云彩象是被風吹著的棉絮般輕輕巧巧地從眼前拂過。
綿山
車在平坦的盤山公路上行駛著,路邊的水泥防護欄給人安全的感覺。透過車窗一眼望去是滿眼的綠,聽說這些路旁的樹木都是綿山在開發后為了改善生態而新栽的。就這樣邊走邊看,我們只花了二十多分鐘就經過了一條七公里長的盤山公路,來到了山門。帶了一名導游,我們開始了這次的旅程。
導游小姐是一位熱情的本地女孩,比我稍長幾歲,說著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她不停地向我們介紹綿山的過去、現在,看得出她對綿山的感情是發自內心的,說到綿山的許多“第一”時,她為自已是綿山主人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綿山原名綿上,早在2500年前左丘明所著《左傳》中就有記載,后因1900年前司馬遷所著《史記》中關于晉文公聞介之推入綿上山中,于是“環綿上山中而封之,以為介推田,號曰介山”的記載,因此綿山又稱“綿上山”,簡稱綿山,又叫介山,可以說它是我國歷史記載最早,也是唯一以人命名的名山。
綿山位于介休市南部,最高海拔2566.6米,是太岳山向北延伸的一條支脈。她毗鄰平遙古城,與靈石王家大院近在咫尺。但我總覺著它們無法與綿山相比,它們雖也承載著歷史,可卻少了幾分綿山的恬淡,摻雜了些許城市的喧囂。比之綿山集山光水色、佛寺神廟、文物勝跡、歷史遺址、節日民俗于一體而又遠離都市的寧靜遜色了許多。綿山無峰不奇、無水不秀、無洞不幽、無寺不古,同時也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形成了她獨有的綿山特色。
關鍵字: 介休 天下第一 天氣 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