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山西游體驗晉文化
[晉中: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是迄今為止保存完整的一座明清時期的縣城。街道、店鋪、廟宇、民居構成了大型建筑群。漫步街上,灰一色的老式住宅沿街靜立。
平遙古城
聽當地人介紹,平遙古城的完好,不僅在于它的城墻結構和所蘊含的文化寓意,如城垛口三千,敵樓七十二,其實是象征孔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城形如趴著的巨龜,東西兩道門是龜的頭尾,南北四門是龜足,象征吉祥安泰。更重要的是,城中的街巷布局、建筑風格都保留著明清時原有的風貌,而居住在里面的人也依然保持著傳統的生活習俗。走進古城,一如時光倒轉,仿若回到了歷史長卷中。
日升昌是古城里最有名的景點之一,其實它是一個清道光年間國內首屈一指的大票號,票號的功能相當于現在銀行的雛形,主要包辦國內公私匯兌銀錢業務。座落在西大街上的日升昌,建筑富麗堂皇,布局考究,為了保安需要,這里重門堅固,有的地方還設有鐵絲網和響鈴以防匪盜,果真是一所大金融機構的格局。
到了平遙,就一定要住一下當地極富民間特色的客棧。記者去的那家叫"天元奎客棧",踏上臺階、撩開門簾往里走,眼前呈現的就是一片傳統四合院式的民居,這就是客房了,進到房間里,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個碩大無比,幾乎要占掉整個房間三分之一的火炕,傳統的山西人家里都會有這么個大家伙,到了冬天,在炕底下生上火,然后一家人坐在炕頭吃飯、聊天,暖融融的。不過,這里的火炕卻是不生火的,精明的店家也用上了現代化設備---在炕底下安上電熱汀,照樣達到取暖的效果,而且安全性也提高了。屋里的其他陳設也頗具民俗風情,桌椅板凳、櫥柜吊燈,都是明清時期的式樣。由于這是家按三星級標準建造的賓館,所以應該有的設施都一應俱全,絕不會讓賓客感到有任何不便之處。
[太原:晉祠、煤炭博物館]
當一次礦工
說到太原,自然會想到早已聞名遐邇的晉祠。"晉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寫翠娥",這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描繪晉祠的詩句。晉祠是奉祀西周初晉國第一代諸侯唐叔虞的祠堂。院里的殿堂樓閣亭臺榭甚多,景點神采各異,綺麗迷人,而每一處都載有一段歷史。來到晉祠,猶如讀一本很古老的書,盡管有許多生僻,甚至難以明白,但是只要來了,就會有不少收獲。
這里想要詳述的是另一個頗具特色的旅游點---煤海探秘。眾所周知,山西是我國著名的產煤基地。平時我們只能從電視、書本中了解煤的形成原理、煤礦工人生活狀態,而現在卻有機會讓你身臨其境當一回煤礦工人了。由中國煤炭博物館設計建造的這個旅游點主要分展覽、四維動感電影和模擬煤礦三個部分,在觀看展覽時,你會對煤礦的歷史發展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緊接著的思維動感電影則進一步用聲光影的立體特技效果讓你了解了煤形成的全過程。最后,最扣人心弦的模擬煤礦游正式登場。首先,帶上礦工帽,擰亮額頭上的小燈,你就儼然是個名副其實的礦工了,然后坐上礦井電梯直入地下,第一段的坑道相當簡陋、窄小,兩邊還有硅膠雕塑的礦工模型,頭掛著油燈做采煤狀,原來這是古代的煤礦原貌。再往里走,坑道逐漸開闊,地上也鋪上了鐵軌,不用問,那就是現代的煤礦了。走進一個坑洞,里面還特地安裝著一把挖煤用的鉆槍,大家自然就毫不客氣地上前小試身手了。緊接著,我們坐上運煤的小火車朝深處進發,不多時,便來到了現代化、全自動操作的礦區,那里的工作人員還演示了現代化采煤的全過程,看得我們都興趣盎然。據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介紹,模擬煤礦里的所有設施可都是真品實物,如果全派上用場的話,足夠"武裝"一個中型煤礦。天哪,原來剛才我們玩的都是真家伙啊!
[五臺山、恒山]
五臺山
練一份膽量
五臺山與峨嵋山、九華山、普陀山并列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同時,也是避暑勝地,所以又有"清涼山"之稱。夏季這里的平均溫度比山外要低10℃左右。山內景色秀麗,你可以在東臺(望海峰)觀云海日出;登西臺(掛月峰)秋夜賞月;登北臺(葉斗峰)觀雪景;上南臺(錦繡峰)觀山花繁茂,至于中臺(翠石峰)則是觀天象的所在。
與五臺山相距不遠的恒山也是一處絕美景致的旅游點。而從恒山出發開車僅幾分鐘就到了著名的懸空寺。遠遠望去,神樓仙閣,凌空危掛;丹廊朱戶,依巖而棲,真讓人以為是神仙的居所。
懸空寺整個建筑峭立在凹巖之中,而石窟頂峰突出部分像一把天然大傘將整個寺院罩在里邊,既避免了風侵雨蝕,又遮擋了太陽曝曬。它的最高處離谷底百米左右,登到此處,令人驚心駭目。整個寺廟一半懸于巖體之外,下邊有一排立柱托住它的外沿,走上懸空寺,用手可以晃動那些木柱,給人一種險中帶懸的感覺,其實整個寺廟主要靠插入巖石深處的飛梁支撐,而負荷大的時候,外邊的立柱才會實在起到支撐作用。懸空寺之精巧更是令人嘆為觀止,在如此狹小的空間,居然具備一般寺廟應有的形式和規模,它也有一個山門,還有鐘鼓樓。踏進寺廟,給人進入迷宮的感覺,全寺有大小18處殿閣,交錯疊折,殿回樓轉,一會兒鉆天窗,一會兒走飛棧,盡管有路標指示前進方向,你還是會搞不清你到底是從哪條路走過來的。而且一直揪著心,生怕不小心從上面摔到樓下,因為樓梯實在太陡了。雙手緊抓扶梯,從狹小的樓窗爬下,走到寺外,不覺松了口氣,總算安全"著陸"了。
[大同:云岡石窟]
做一回學究
云岡石窟是北魏年間開鑿的,最老的距今已經1500多年了。避開成批的游客,我們先往東參觀第一窟。云岡石窟的編號看來是自東往西編的,一共45個窟。游客(特別是跟導游的)往往從進門處的第五窟開始看,其實第三窟是全云岡最大的一個洞,只不過時間較晚,沒完工而已。里面也有尊大佛,衣袂飄飄,甚有靈氣,身旁立著的兩位菩薩也平和安詳。第五、六窟是一對,五窟里的大佛是云岡最大的一尊佛像,有17米高,站在佛像腳下,看寶相莊嚴,崇敬之心油然而生。第六窟里的四角雕塔十分華麗,上面三十多幅浮雕記載著佛陀生平的故事和傳說。第七、八窟是一對,主要看窟頂拱門處的浮雕畫,很復雜也很精美,值得細細看看的。第九窟和第十窟又是一對,這兩窟都算是露天開放式的,佛像形式多樣,色彩鮮艷,窟頂裝飾花紋紛繁復雜,故事豐富。第十二窟的藻井(天花板)是最最漂亮的,一定要仔細看,人物生動,還拿著各種樂器,輔以曼妙的舞姿,絕對是孤品。第十三窟要注意一下那位托臂力士,雖已殘破,卻依舊堅守崗位,穩穩地支撐著沉重的佛右壁。十五窟是"萬佛洞",佛雖多卻都比較小,里面光線比較差,細節看不清楚。從第十六窟到二十窟便是最早開鑿的"曇曜五窟",是云岡的根,是云岡的精髓。十六窟的佛像衣紋很獨特,胸前的衣帶結很像現在的領帶;十七窟里的主佛有15.6米高,夠大的,他身邊的兩尊菩薩的衣紋也很值得注意……
關鍵字: 山西游 平遙古城 建筑群 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