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化居室的炕圍畫
炕圍畫作為山西地方文化中一支地域性很強的造型藝術形式,是壁畫、建筑彩繪、年畫的復合體。晉東南地區、呂梁地區、晉中地區、忻州地區、雁北地區均有分布,其中尤以原平、代縣的炕圍畫最為著名。
美化居室的炕圍畫
炕圍畫
晉北屬高寒地帶,農村中家家戶戶都有火炕取暖御寒。炕上的墻面極易脫落起皮、經常蹭臟衣物被褥。于是人們先以刷墻所用的白土(亦叫甘子土),調以膠水,在環炕的墻上涂一高約二尺的“圍子”,這樣既保護了墻面,又使人們免遭了臟衣污物之累。
實用性有了,但無美感。于是人們又以墨線繪以簡單的線條邊飾,中間再畫幾枝蘭葉墨花,果然悅目好看。就這樣,最初形式的炕圍畫出現了。
稍后又以顏料做底,色彩畫花,桐油涂罩。既鮮艷亮豁,又堅固耐久。日常臟污了,以濕布揩擦,則又光亮如新。因此,炕圍畫開始在民間流行起來了。
進而,由于眾多兼擅宮庭、廟宇彩繪的畫匠投身此業,各種建筑彩繪圖案、表現形式得以大量的借鑒和引入。而民間木版年畫在城鄉的盛行,各種畫傳圖譜的刊印流傳,又為炕圍畫的畫空內容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藍本”。炕圍畫的表現能力日漸成熟,形式格局逐步完備,此時當是清代應無可疑問了。
此后,又經過多少年無數民間畫匠和勞動人民的智慧合力,新型油漆涂料和繪畫顏料的應用,各種姊妹藝術的影響和滋補,使得這一鄉土之花,枝繁葉茂,越開越艷。及至今日,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炕圍畫的華彩麗姿,遍及千家萬戶。
關鍵字: 地方文化 壁畫 山西 炕圍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