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黃河第一游散記!!
天下黃河第一游散記
文/劉興亮
“一遍遍喊著你在天亮時候
一次次想起你在夢的盡頭
九曲黃河一壺好酒
日日夜夜你總在我心上流
日日夜夜你總在我心上流
……”
剛踏上游船,隨行陪同的柳林縣黃河三峽景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劉繼興先生便親自為我們放出了劉歡的這首《九曲黃河一壺好酒》,多么美妙的歌詞,在每個中華游子的心中,黃河不正是這樣的一種感覺嗎?
伴隨著劉歡高亢的聲音,開始了我們的黃河風情游,開始了我們的尋夢之旅。是的,作為特殊地位的黃河,始終是我們的一個夢想,誰人不想親自感受黃河呢?“不到黃河心不死”,我從小在黃河邊長大,尚且這么魂牽夢繞,更何況他人?你看,第一次見到黃河的那些人是如何的激動?其中,包括我的愛人,一見到黃河,便拉著我大呼小叫。
黃河乃百河之首,是中國的母親河。黃河像一條金色的巨龍,奔騰不息,橫亙在中國中部大地上。幾千年來,她孕育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凝聚了華夏子孫的精神和力量。
山西省柳林縣黃河三峽旅游景區位于黃河古鎮三交,其為山西省柳林縣和石樓縣交界的地方,黃河對岸又是陜西省綏德縣與清澗縣接壤的地方,所以三交自古就有“鼓擊震兩省、雞鳴驚四縣”之美譽。三交鎮也是全國最大的紅棗集散地與最大的紅棗交易市場,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紅棗第一鎮”。
據介紹,我們所坐的這艘游船,是景區新近投資四十多萬元購回的,看著游船上的豪華配置,不禁暗暗欽佩古鎮人民的大手筆,同時更贊嘆古鎮人民沒有虧待大自然賦予的禮物。
剛踏上船,一陣風便把愛人吹入我的懷中,是啊,在城市長大的人又怎么能體驗這么愜意的風呢?滔滔黃河水,漫漫風撫面。從這里鳥瞰數百米深的晉陜大峽谷,黃河如帶般似天際飄來。河面上掀起的白色浪花,如點綴在黃帶間的串串珠玉。酷愛古詩詞的愛妻,不知是否想起了劉禹錫的那首《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雄偉的黃河,原來也可以讓人體驗到這般柔情。
柳林三交的黃河三峽由黃河大峽、龍泉石峽、屈產峽組成,濤走云飛,氣勢恢弘,風光旖旎,美不勝收。屈產河與龍泉水分別從黃河兩側在同一地段注入,三河交匯,形成世界地理中十分罕見的水面十字路口。旁邊就是天下黃河第一磧——土金磧,巨瀾翻卷,濁浪滔天,蔚為壯觀!
山原赤裸綿延蒼茫,山腳下色彩斑駁,窯洞黑豆般鑲嵌其中。山道彎處,一頭毛驢昂頭吼叫起來,聲音從對面懸崖間碰撞回來,高高低低來回滾動著,似幾頭毛驢在吼叫。
沿著黃河線游覽,不但可以領略黃河的磅礴氣勢,峽谷平湖等勝景和兩岸獨特風光,更能飽覽沿途眾多的名勝古跡,體察獨特的鄉風民俗,探究中華民族之源。
乘坐游艇,在黃河中盡情沖浪,安全又刺激!在母親河中游賞,如同在母親懷中揮灑童真。全身心融入大自然,一時物我兩忘,進入天人合一的人生最佳境界。河中翻卷的大浪花,兩岸的峭壁與奇石,山上飄下來的粗獷山歌,使人恍若畫中,仿佛夢中。
萬古不廢的滔滔黃河,哺育了中華五千年燦爛文化,毫不吝嗇地賜給人類無數恩惠。柳林三交的黃河三峽得地脈之先,自有記載以來,從未斷流,是秦晉的水上交通要道,素有鐵碼頭之美譽。這里四季懾魂,處處動魄,春回黃河流冰,似萬馬奔騰;夏歸黃河揭底,如驚濤駭浪;秋至黃河地啼,乃洪鐘大鼓;冬來黃河凌汛,猶上舞銀蛇。
船緩緩地向前行走著,整個河面上都泛著浪花,混濁的黃色如燒開的油鍋,而每朵白亮的浪花都是那么圓的樣子,如人的臉,或哭或笑。說到黃河,我們每個人都會想到那一片磅礴的混濁、那雄壯的怒吼、那神秘的漩渦、那翻騰的浪花、那一粒粒黃河沙的顏色。在我看來,那怒吼是大夏大商鐘鼎的余音,每一聲都是中華根脈的呼喚;那漩渦是大秦大漢圖繪的華章,每一圈都是千古奇葩的流傳;那浪花是大唐大宋詩詞的唱和,每一朵都充盈著盛世的驕傲;那黃沙是大元大明兵戈的交擊,每一粒都滿含著先人們凝華的血汗。
正冥思間,耳邊傳來了導游姑娘甜美的嗓子,細細聽來,原來是山西民歌《十對花》。山西民歌聲音純樸、思想深沉。其實我們心中的母親河黃河,不也是透著一種純樸、一種深沉嗎?幾曲黃河小調,幾段鄉間情歌,引來陣陣掌聲。這歌聲,這黃河,都深深撩撥我們內心深處的那個根,那根弦。
行舟未半,就可看到天然母親峰映入眼簾。面部表情太逼真了!一座酷似母親的山峰靜躺千年,閱盡人間風雨,終日守望著滔滔而過的黃河。這里有一段美麗的典故,傳說大禹治水遇險,大禹妻子為救丈夫,飛身擋住落下的巨石。大禹得救,而大禹妻子卻坐化成山。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她,把禹王娘娘坐化的這座山尊稱為“黃河母親峰”。
觀看完九曲黃河沿線最神奇的一座山峰——黃河母親峰,便抵達了黃河對岸的陜西碼頭,其時已到中午,在常(腸)杜(肚)二將軍催促下,我們開始享用隨行人士極力推薦的農家飯。農家飯的主食有窩窩頭、金裹銀(一種軟面饃饃)、土豆郭來(一種山西小吃),小菜有山西咸菜、山上挖的苦菜、三交特色拌三絲等,再加上高粱飯以及石桌石凳子,真是地地道道的農家風味,城里人何時能享受到這等正宗的美味,這不,同桌人不斷的要求加菜加飯。吃飯的同時,還可以觀看民俗表演,在一個叫做“民歌大看臺”的石頭舞臺上,有傘頭表演,有扭秧歌,有山歌對唱,有民歌獨唱,不一而足,精彩絕倫,無不顯示著一股濃濃的鄉村風味、山歌底蘊。據隨行人士介紹,當地隨便找十來個人,便有五六個可以達到這樣的水平,如果去參加央視的節目,估計個個都比阿寶強。
天下黃河第一游散記
文/劉興亮
“一遍遍喊著你在天亮時候
一次次想起你在夢的盡頭
九曲黃河一壺好酒
日日夜夜你總在我心上流
日日夜夜你總在我心上流
……”
剛踏上游船,隨行陪同的柳林縣黃河三峽景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劉繼興先生便親自為我們放出了劉歡的這首《九曲黃河一壺好酒》,多么美妙的歌詞,在每個中華游子的心中,黃河不正是這樣的一種感覺嗎?
伴隨著劉歡高亢的聲音,開始了我們的黃河風情游,開始了我們的尋夢之旅。是的,作為特殊地位的黃河,始終是我們的一個夢想,誰人不想親自感受黃河呢?“不到黃河心不死”,我從小在黃河邊長大,尚且這么魂牽夢繞,更何況他人?你看,第一次見到黃河的那些人是如何的激動?其中,包括我的愛人,一見到黃河,便拉著我大呼小叫。
黃河乃百河之首,是中國的母親河。黃河像一條金色的巨龍,奔騰不息,橫亙在中國中部大地上。幾千年來,她孕育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凝聚了華夏子孫的精神和力量。
山西省柳林縣黃河三峽旅游景區位于黃河古鎮三交,其為山西省柳林縣和石樓縣交界的地方,黃河對岸又是陜西省綏德縣與清澗縣接壤的地方,所以三交自古就有“鼓擊震兩省、雞鳴驚四縣”之美譽。三交鎮也是全國最大的紅棗集散地與最大的紅棗交易市場,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紅棗第一鎮”。
據介紹,我們所坐的這艘游船,是景區新近投資四十多萬元購回的,看著游船上的豪華配置,不禁暗暗欽佩古鎮人民的大手筆,同時更贊嘆古鎮人民沒有虧待大自然賦予的禮物。
剛踏上船,一陣風便把愛人吹入我的懷中,是啊,在城市長大的人又怎么能體驗這么愜意的風呢?滔滔黃河水,漫漫風撫面。從這里鳥瞰數百米深的晉陜大峽谷,黃河如帶般似天際飄來。河面上掀起的白色浪花,如點綴在黃帶間的串串珠玉。酷愛古詩詞的愛妻,不知是否想起了劉禹錫的那首《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雄偉的黃河,原來也可以讓人體驗到這般柔情。
柳林三交的黃河三峽由黃河大峽、龍泉石峽、屈產峽組成,濤走云飛,氣勢恢弘,風光旖旎,美不勝收。屈產河與龍泉水分別從黃河兩側在同一地段注入,三河交匯,形成世界地理中十分罕見的水面十字路口。旁邊就是天下黃河第一磧——土金磧,巨瀾翻卷,濁浪滔天,蔚為壯觀!
山原赤裸綿延蒼茫,山腳下色彩斑駁,窯洞黑豆般鑲嵌其中。山道彎處,一頭毛驢昂頭吼叫起來,聲音從對面懸崖間碰撞回來,高高低低來回滾動著,似幾頭毛驢在吼叫。
沿著黃河線游覽,不但可以領略黃河的磅礴氣勢,峽谷平湖等勝景和兩岸獨特風光,更能飽覽沿途眾多的名勝古跡,體察獨特的鄉風民俗,探究中華民族之源。
乘坐游艇,在黃河中盡情沖浪,安全又刺激!在母親河中游賞,如同在母親懷中揮灑童真。全身心融入大自然,一時物我兩忘,進入天人合一的人生最佳境界。河中翻卷的大浪花,兩岸的峭壁與奇石,山上飄下來的粗獷山歌,使人恍若畫中,仿佛夢中。
萬古不廢的滔滔黃河,哺育了中華五千年燦爛文化,毫不吝嗇地賜給人類無數恩惠。柳林三交的黃河三峽得地脈之先,自有記載以來,從未斷流,是秦晉的水上交通要道,素有鐵碼頭之美譽。這里四季懾魂,處處動魄,春回黃河流冰,似萬馬奔騰;夏歸黃河揭底,如驚濤駭浪;秋至黃河地啼,乃洪鐘大鼓;冬來黃河凌汛,猶上舞銀蛇。
船緩緩地向前行走著,整個河面上都泛著浪花,混濁的黃色如燒開的油鍋,而每朵白亮的浪花都是那么圓的樣子,如人的臉,或哭或笑。說到黃河,我們每個人都會想到那一片磅礴的混濁、那雄壯的怒吼、那神秘的漩渦、那翻騰的浪花、那一粒粒黃河沙的顏色。在我看來,那怒吼是大夏大商鐘鼎的余音,每一聲都是中華根脈的呼喚;那漩渦是大秦大漢圖繪的華章,每一圈都是千古奇葩的流傳;那浪花是大唐大宋詩詞的唱和,每一朵都充盈著盛世的驕傲;那黃沙是大元大明兵戈的交擊,每一粒都滿含著先人們凝華的血汗。
正冥思間,耳邊傳來了導游姑娘甜美的嗓子,細細聽來,原來是山西民歌《十對花》。山西民歌聲音純樸、思想深沉。其實我們心中的母親河黃河,不也是透著一種純樸、一種深沉嗎?幾曲黃河小調,幾段鄉間情歌,引來陣陣掌聲。這歌聲,這黃河,都深深撩撥我們內心深處的那個根,那根弦。
行舟未半,就可看到天然母親峰映入眼簾。面部表情太逼真了!一座酷似母親的山峰靜躺千年,閱盡人間風雨,終日守望著滔滔而過的黃河。這里有一段美麗的典故,傳說大禹治水遇險,大禹妻子為救丈夫,飛身擋住落下的巨石。大禹得救,而大禹妻子卻坐化成山。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她,把禹王娘娘坐化的這座山尊稱為“黃河母親峰”。
觀看完九曲黃河沿線最神奇的一座山峰——黃河母親峰,便抵達了黃河對岸的陜西碼頭,其時已到中午,在常(腸)杜(肚)二將軍催促下,我們開始享用隨行人士極力推薦的農家飯。農家飯的主食有窩窩頭、金裹銀(一種軟面饃饃)、土豆郭來(一種山西小吃),小菜有山西咸菜、山上挖的苦菜、三交特色拌三絲等,再加上高粱飯以及石桌石凳子,真是地地道道的農家風味,城里人何時能享受到這等正宗的美味,這不,同桌人不斷的要求加菜加飯。吃飯的同時,還可以觀看民俗表演,在一個叫做“民歌大看臺”的石頭舞臺上,有傘頭表演,有扭秧歌,有山歌對唱,有民歌獨唱,不一而足,精彩絕倫,無不顯示著一股濃濃的鄉村風味、山歌底蘊。據隨行人士介紹,當地隨便找十來個人,便有五六個可以達到這樣的水平,如果去參加央視的節目,估計個個都比阿寶強。
在“民歌大看臺”的上方,可以看到一個古老的寨門,寨門上有羊皮寫成的“闖王寨”三個遒勁有力的大字。李闖王曾在此地東渡黃河,留下了這么一座吞吐煙云的闖王寨。抬頭仰望峽口主峰,明晰可見那塊塊大石徹筑整齊的似古堡樣的建筑,這就是李闖王所立的“蘭清縣”臨時縣城所在地了。1636年,起義軍進攻中原連連受挫,高迎祥將軍作戰犧牲,張獻忠、郭一度降明,李自成孤軍奮戰,自知寡不敵眾,便退駐大山,為鞏固勝利果實,保存實力,
關鍵字: 農家飯 山西省 柳林縣 母親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