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岳恒山行
恒山,人稱北岳,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稱為五岳。
北岳恒山,是海河支流桑干河與滹沱河的分水嶺。恒山,號稱 108 峰,東西綿延 150 公里,橫跨晉、冀兩省。它西銜雁門關、東跨太行山,南障三晉,北瞰云、代二州,莽莽蒼蒼,橫亙塞上,巍峨聳峙,氣勢雄偉。
恒山主峰,居于渾源縣城南,海撥 2016 . 8 米,山高為五岳之冠。恒山以道教聞名,古往今來,以奇險吸引著游人。
據傳,四千年前,舜帝巡狩四方,來到恒山,看到這里山勢險峻,峰奇壁立,遂封恒山為北岳。秦始皇時,朝封天下 12 名山,恒山被推崇為天下第二山。歷史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曾到恒山巡視、祭奠。以后的歷代帝王,也差不多都差使臣到恒山朝圣。歷代名人、學士,諸如李白、賈島、元好問、徐霞客等人也都游覽過恒山勝地,并留下吟詠恒山的詩章。
西漢初年,恒山就建有寺廟。現在飛石窟內的主廟,是始建于北魏,又經過唐、金、元代重修的古建筑。明、清時恒山已經寺廟群居,規模很大,人們稱之為 “ 三寺四祠九亭閣,七宮八洞十二廟 ” 。可惜后來遭到破壞,所剩不多。
恒山,做為道教的活動場所由來已久。相傳,我國神話中的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張果老就是在恒山隱居潛修的。
恒山以自取景色美而著稱,歷來有恒山 18 景之說。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恒山后,把在恒山的見聞錄入《徐霞客游記》中。
天峰嶺與翠屏峰,是恒山主峰的東西兩峰。兩峰對望,斷崖綠帶,層次分明,美如畫卷。
金龍峽,居于天峰嶺和翠屏峰之間,峽谷幽深,峭壁側立,石夾青天,最窄處不足三丈。這里是古往今來的絕塞天險,交通要沖。北魏時,道武帝發兵數萬人,在這里劈山鑿道,作為進退中原的門戶。宋代時,楊業父子在這里以險據守,抵抗外族的侵入。
金龍峽內,懸崖中腰有古棧道盤繞,名為 “ 云閣 ’” 。
果老嶺、姑嫂巖、飛石窟、還元洞、虎風口、大字灣等處,充滿了神盡色彩。懸根松、紫芝峪、苦甜井更是自然景觀中的奇跡。苦甜井在恒山半腰,兩井相隔一米,水質卻截然不同。一井水甜美清涼,被稱為甜并;另一井水卻苦澀難飲。甜水井井深數尺,卻取之不間,可供萬人飲用、唐代時,玄宗李隆基曾賜匾甜井為 “ 龍泉觀 ” 。
恒山松,風格別致,形狀奇特。其中,有四株形狀奇特的唐代古松,人稱這為 “ 四大夫格 ” 。這四株古松,根部懸于石外,緊抓巖石,傲然挺立,氣勢不凡,別具風格。
恒山廟,以北岳廟為首,穩座于西峰之上,蒼松之間,或隱或露。懸空寺,為恒山第一景。民諺有 “ 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 ” 的說法。
恒山云,變幻無窮。出云洞在后土夫人廟的不遠處山腰,晴日明朗,洞口寂靜,陰雨來臨,洞口便游出縷縷白云,引人遐思。
從上面看下面的停車場
路上的野花
去的路上
小松樹
我喜歡的角度
我帥吧!
道教寺廟
都是廟
松樹
山門前
恒山腳下的人家
呵呵!美好的北岳行
附:
北岳廟 唐 · 賈島
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
巖巒疊萬重,詭怪浩難測。
人來不敢入,祠宇白日黑。
有時起霖雨,一灑天地德。
神兮安在哉?永康我王國。
登恒山 金 · 元好問
大茂維岳古帝孫,太樸未散真巧存。
乾坤自有靈境在,奠位豈合他山尊。
椒原旌旗白日躍,山界樓觀蒼煙屯。
誰能借我兩黃鵠,長袖一拂元都門 .
關鍵字: 北岳 恒山 懸空寺 翠屏峰 自然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