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大清金融街第一票號
“中國銀行的鄉下祖父”這話不是我說的,而且我一個旅游人也無資格講這話。這是余秋雨先生說的,他在《抱愧山西》中就將平遙的“匯通天下”的日升昌譽為中國大地各式銀行的“鄉下祖父”。
其實,講日升昌講的就是票號。這是我們游覽平遙古城必須參觀的一個景點。
我們從西儀門進古城,就走在了西大街上。
這條街號稱“大清金融第一街”,中國第一家票號 ——日升昌就在這條街上。于是,我們就首先走進了套票景點的第一點。
館內資料介紹,清代中葉,由于物品流通和貨幣周轉的需要,產生了一種專營錢鈔匯兌業務的機構,稱為“票號”,也稱“票莊”,或“匯兌莊”。這個行業,為山西人所包攬,又被稱為“山西票莊”,壟斷了全國的匯兌業。當時全國最大的票號共有十七家,平遙人開的就占了七家,其中最大的票號是“日升昌”,東家是平遙西達蒲村李大全,經理為細窯村雷履泰。曾在全國設有許多分號,有“京都日升昌匯通天下”的稱譽。日升昌原是顏料行,于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轉為票號,成為中國第一家專營銀錢匯兌、存放款業務的私人金融機構。日升昌曾以“天下第一”、“匯通大下”而聞名,其分號遍及全國各大城市,包括匯兌業務。
日升昌從清道光初年成立票號到歇業,歷經一百多年,曾經“執中國金融之牛耳”,分號遍布全國三十五個大中城市,業務遠至歐美、東南亞等國,以“匯通天下”而著名。就是這樣一座小小院落,開中國民族銀行業之先河,一度操縱十九世紀整個清王朝的經濟命脈。
日升昌票號采用三進式穿堂樓院,即體現了晉中民居的傳統特色,又吸收了晉中商鋪的風格,達到了建筑藝術和使用功能的和協統一。曰升昌正院沿南北縱軸線,東院為狹長的南北小跨院,西院為日中新票號。第一進為柜臺、賬房,東西兩邊各有柜房二間。第二進東西各建客房三間。正面為中廳,面闊三間,為匯兌業務室。緊靠中廳南檐接出半坡頂平房三間,為職員住處。中間為走道,東西兩邊為小套間,樓上為倉貯和伙計住處。后院南向有正廳五間,東西各有客房三間,是貴賓及高級職員住處。西側有廊道可通馬車,馬廄和馬倌住處。整個院落墻高宅深,布局緊湊,設計精巧。如今的日升昌票號已改為中國票號博物館,共設有二十余個展廳,大體上分為史料展示和原貌展示兩部分,從中可以看出中國民族銀行業的發展軌跡。
平遙票號
平遙票號 (1)
平遙票號 (2)
平遙票號 (3)
平遙票號 (4)
平遙票號 (5)
平遙票號 (6)
平遙票號 (7)
平遙票號 (8)
平遙票號 (9)
平遙票號 (10)
平遙票號 (11)
平遙票號 (12)
出日升昌,我們又進了另一票號蔚泰厚。
蔚泰厚是道光六年 (1826) 由綢布莊改為票號,是繼日升昌票號后平遙的第二家票號。票號是指舊時山西商人所經營的以匯兌為主要業務的錢莊,在清末曾盛極一時。蔚泰厚原是介休侯氏開辦的綢緞店,與著名的日升昌票號中間只隔一個小燒餅鋪。侯氏眼見日升昌由顏料莊改為票號后生意興隆,十分眼紅,但苦于無人能夠經營票號。恰巧這時日升昌副經理毛鴻(歲羽)與經理雷履泰鬧意見,毛受到排擠,侯氏就趁機把毛氏拉了過來。道光十四年(1834)蔚泰厚正式改組為票號,由毛氏(平遙邢村人)任總經理。毛氏感謝侯財東對他的賞識,一心與日升昌決一雌雄,銳意經營,使票號業務蒸蒸日上。蔚泰厚有了比較完整的規章制度,基礎愈加雄厚,聲勢愈加顯赫。一紙匯票傳千里,幾十萬兩銀子立可取,資金雄厚,業務繁榮,利潤倍增。約在民國五、六年倒閉歇業。
蔚泰厚也辟為博物館,與日升昌票號博物館毗鄰,是一家民營票號博物館。全館為傳統三進式店鋪院落,磚木結構房屋,樓廳兼備,分為謀略、經營、人物三大展區,十八個展室。該館依托清道光六年成立的著名票號蔚泰厚舊址,廣泛征集包括蔚豐厚、蔚盛長、天成亨、新泰厚在內,號稱“蔚”字五聯號的大量史料和實物,充分運用多種藝術手段,真實形象地再現清末民初平遙票號的生動畫面。
平遙票號 (15)
平遙票號 (16)
平遙票號 (17)
平遙票號 (18)
平遙票號 (19)
平遙票號 (20)
平遙票號 (21)
平遙票號 (22)
平遙票號 (23)
平遙票號 (24)
平遙票號 (25)
平遙票號 (27)
關鍵字: 平遙古城 日升昌 票號 金融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