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天津密不可分的評劇
評劇
蓮花落兒,本是河北一帶流行的俗曲小調,人們俗稱“落(音lào)子”。農民多在農閑時,走街串莊,在村頭、廟臺、場院撂地演唱。起初為一個演員,一手打著竹板(或稱“節子”),一手拿手絹,獨自演唱,稱“單口蓮花落兒”。后又發展為兩個男演員,分飾一男一女對著唱,被稱為“對口蓮花落兒”。后來又吸收了東北二人轉(俗稱“蹦蹦”)的曲調和節目逐漸發展成為角色較多的小戲。他們從清早化好妝,從這村到那村演唱也不卸妝。晚上演戲,點松樹明子照明,一場戲演完,演員的鼻孔薰得漆黑。演出前要加演“對口”,即兩個演員先上場,一個手拿7塊板(竹板);一個手拿一把扇子或一條手絹。一個說:“叔叔大爺、嬸子大娘你老好!今兒個先給你們唱個‘對口’”;另一個說:“對!你那兒開口,我這兒接。”然后就打竹板唱上一段,最后才唱正戲。后來的落子戲,取消了對口,只演正戲。?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前后,蓮花落兒藝人相繼入津,在街頭或小戲園演唱,遭到直隸總督楊小祥的禁演,把所有的落子班都趕出了天津。為適應城市觀眾的口味,藝人成兆才、月明珠等對蓮花落兒進行了改造,更名為“平腔梆子”,并于民國四年(1915年)再次到津,在河東晏樂茶園公演,一炮打響,贏得了天津觀眾的認可。過去的蓮花落兒沒有樂器伴奏,而平腔梆子仿照河北梆子的場面,設置了板胡、大弦、梆子等文場樂器和全部的武場伴奏樂器,挪用了大量的梆子曲牌,和鑼鼓經,吸收了梆子的[單導板]、[雙導板]、[南板]、[尖板]、[搭調]等許多板式、腔調,并移植了大量的河北梆子傳統劇目,如《蝴蝶杯》《竇娥冤》、《杜十娘》等。但所唱的調門又不如梆子高,所以稱作“平腔梆子戲”,簡稱為“平戲”。由于當時的京劇也叫做“平劇”。這兩個劇種名稱相同,很容易混淆。后經廣智館館長林墨青提議,在“平”字上加了個“言”字旁,于是就成為流傳至今的“評劇”。
?
評劇在津演出受歡迎,還與成兆才的伙伴月明珠的表演分不開。月明珠是位男旦演員,扮相俊美,音色甜潤,表演出色,時下影響很大。就連正在天津演戲的京劇名角梅蘭芳、劉鴻生等都曾觀看過他的演出。?
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天津評劇舞臺群星濟濟,尤其是一大批女伶演員的精彩表演,創立了各自流派。不僅贏得了天津觀眾的喜愛,而且也使評劇迅速地向北京乃至其他省市傳播。?
第一代著名評劇女旦角是王慶坨的李金順。她的唱腔清脆悅耳,韻味足,感情真誠細膩,表演奔放潑辣。尤其是她在唱腔中常夾雜一些唐山語音,鄉土氣息很濃,形成獨具特色的“李派”。其領銜的戲班“元順戲社”,集中了當時的評劇藝術人才。她的拿手戲有《勸愛寶》、《女秀才移花接木》、《三節烈》、《珍珠衫》、《杜十娘》、《愛國嬌》等。?
與其同名的還有花蓮舫。花蓮舫與李金順同師于孫風鳴(東發紅)。花蓮舫的拿手戲是《馬寡婦開店》、《張彥趕船》。其丈夫李風仙曾為她跟過包。她的女兒秦樓唱小生,也為她配過戲。她唱一晚上戲,要拿35塊銀圓,在當時是很可觀的。?
劉翠霞,16歲即挑大梁任主演。她嗓音洪亮,音域寬廣吐字清晰,唱腔高亢奔放,干脆潑辣,創立了“劉派”,在天津紅極時。當時天津的一家漢文日報,曾發起過一個評劇“選皇”活動,劉翠霞曾被選為“評戲女皇”。她組織的“山霞評劇社”,在南市升平茶園掛牌,是50年代前天津歷史最久、影響最大的一個評劇團體。
?
愛蓮君,14歲就挑班在“愛蓮社”當主演。她擅長高弦低唱,并獨創“疙瘩腔”,甚為優美,堪稱“愛派”。她的演出,觀眾擁擠不堪,如在南市大舞臺演出,臺上放5個麥克風,臺下3層樓從池座到包廂都坐滿了觀眾。她在《劉翠屏哭井》和《牢獄產子》中的唱段,在當時影響很大,街頭巷尾,到處傳唱。她不僅在上海與白玉霜、鈺靈芝合作,引起社會轟動,還到日本灌過唱片。白玉霜,是19世紀30年代藝術水平最高的評劇演員。她擅行低音,多用鼻、胸腔共鳴,唱腔舒緩委婉,并善演悲劇,創立了“白派”。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她率班赴滬演出引起轟動,被譽為“評劇皇后”。她曾拍攝中國第一部評劇電影《海棠紅》。隨后在南方一帶演出,很快紅遍江南。?
除此之外,那時的天津著名評劇演員,還有擅于革新的喜彩蓮,以及李銀順、芙蓉花、鈺靈芝、朱寶霞、朱紫霞等。?
40年代初,天津評劇舞臺又出現了一批新秀,如鮮靈霞、小白玉霜、六歲紅、花月仙、蓮小芳、筱俊亭、小月珠等。她們對李、劉、愛、白等流派唱腔各有繼承和發展。這一時期,也出現了一批男演員,改變了評劇旦角一統天下局面。優秀男演員有張德福、孔廣山、白云峰、李福安、單寶峰等。1953年天津評劇團建立。在這前后,天津一些評劇演員根據工作需要,支援了北京和東北。去北京的演員有小白玉霜、新鳳霞、喜彩苓、筱玉芳;去東北的有筱俊亭、韓少云等。這些演員技藝高超,都成為當地劇團的臺柱子。其余的鮮靈霞、新翠霞、六歲紅、李文芳、蓮小君、王素秋、羊蘭芬、小月珠、小花玉蘭、小鮮靈霞和男演員王鴻瑞、孔廣山、李福安、單少峰等都是天津評劇的名角。
關鍵字: 地方戲 天津 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