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城寺
化城寺為九華開山寺,歷史最悠久又是地藏菩薩道揚,是九華的“總叢林。東晉隆安五年(401 年),僧人杯渡曾在此筑室為庵。唐至德年間(756758 年)改建,定名為化城寺。“化城源出於《法華經》中的佛教故事。化城寺位於九華街,迎面是一座圓形廣場,廣場中間有一個月牙形的蓮池,名月 牙池,傳說為當年地藏放生池。寺殿前後有四進, 分門廳、大雄寶殿、後進和 藏經摟。此四進隨地勢漸高,結構自然,門楹窗柃、斗拱梁柱和臺階甚石均刻有 精巧美觀的圖案。殿內有康熙御書“九華圣境橫匾和乾隆御書“芬陀普教橫 匾。後殿首明代崇禎皇帝御書“為善最樂橫匾。 化城寺為四進院落式民居建筑。它的四進殿宇分別部署在三個臺基上,層層升高,序落有致。第一進靈宮殿進深16.5米,面闊5間,有兩個小天井,兩側為廂房。其臺基比平面高出3.7米。第二進是天王殿,寬20米,進深20.5米,敞廳堂,有四落水天井,東、西兩側有半廊。臺基比第一進高出1.5米。第三進是大殿,進深20.5米,有藻井3只,中間為浮雕“九龍戲珠。最后一進為3層藏經樓,高20米,進深14米,其臺基比大殿高出2.7米。三、四兩進之間夾有長方形院落,種植牡丹、桂花等花木,院墻嵌有明、清以來的石碑八方。全寺對稱嚴整,硬山頂、馬頭墻、磚木結構。寺背倚虎形山,前有放生池和石板廣場。化城寺為九華山的開山寺,歷經興廢,前三進殿宇為清末修建,第四進藏經樓仍保持明代建筑風貌。建筑面積1705平方米。屬全國重點寺院。
關鍵字: 為善最樂 九華山 全國重點 天王殿 月牙形 長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