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旅游基地大別山主峰景區
神僧橫臥
清咸豐7年起,太平軍與捻軍密切配合,轉戰鄂皖一帶,數次占領霍山縣城,迫使知縣張組遷縣治于六萬寨。今從嵌砌在南門山墻上的《霍山縣正堂張瑜夯修堡事》和《四望堡各戶目》兩碑文中記載,清咸豐11年奉知縣諭修筑此寨,對付起義軍。
據清光緒《霍山縣志》記載:"……發捻侵擾,居人石蘊生等環山壘石,又與南北兩門外各建碉臺一,居人賴以安",即是記載此寨事。寨墻是用石塊壘砌而成,已有部分坍塌。城墻在山脊上,相對高度約6米,寬1.5米,圍總長約2000米,山脊南北走向,墻外側險陡,寨內稍平,闊處不足百米,狹處30米。寨墻每隔一段,筑有小石室,類碉堡。室內石壁,向外鑿有"凸"字形槍炮眼,既可瞭望又可射擊。寨設南北兩寨門,均為券形頂,間距約三百米。南門保存完好,建有石室,高約7米,內面積約9平方米,分上下兩層,上層為城樓,頂用條石扣合,飾有葫蘆鎮脊。正面墻上開有3個方形瞭望孔,大如人首。兩邊山墻各開一個門,可通兩邊寨墻。門楣上鑲嵌有"冠秀南山"的石刻,字體粗大肥實,門的左右石壁上各嵌砌有《霍山縣正堂張瑜夯修堡事》和《四望堡各戶目》的碑文。
北門樓已被毀,僅存門洞,"清流淠水"的門楣石刻,倒置在草叢中。距南門東200米處,還建有一座雙層炮樓,上層有瞭望窗,下層有十一個槍炮眼;炮樓與石寨有石墻相連,可以往返其上,寨中央山脊東側較寬處建有一座小石廟,內空僅3.5平方米,門上嵌有"云霧庵" 石刻,兩端圓圈內書有"日、月"兩字,門兩側墻壁上,有鏤空銅錢花紋,大如碗,廟內神龕已部分倒坍,供奉的兩尊神像彩繪全部脫落,僅殘存腐朽的木身。四望寨于1999年,被列為安徽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拾級而上,陡峭的山峰,讓人體會當年戰場的激烈,易守難攻的山勢,埋葬了無數亡靈。
關鍵字: 六安市 大別山 安徽省 度假村 白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