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模:盡享盛唐風情小鎮
唐模沙堤亭
祠堂除了用來供奉和祭祀祖先外,還具有多種用處,如各房子孫平時有辦理婚、喪、壽、喜等大事時,便利用這些寬廣的祠堂以作為活動之處,另外,族里要商議重要事務,也是在祠堂進行的。祠堂還是族長行使族權的地方,凡有違反族規,則在這里被教育和受到處罰,直至驅逐出本族,所以也可以說祠堂是封建道德的法庭,有的宗祠附設學校,族人子弟就在這里上學,正因為這樣,祠堂建筑一般都比民宅規模大,質量好,有權勢和財勢的家族,他們很講究祠堂的建造,高大的廳堂,精致的雕飾,上等的用材,成為這個家族光宗耀族的一種象征。
明清兩代徽州就有大大小小祠堂達10000多座,現在各縣村都還有數量可觀的祠堂存在,有“中國水口園林第一村”之稱的唐模村現存有一座許氏宗祠,被稱為“徽歙祠堂的典型”,雖然祠堂在清太平天國年間毀于戰火,已經不能看到全貌,但從它現存的遺址、建筑面積和規格上,我們依然可以看出它昔日的宏大規模,在中國古代,三、七為民間最大的數字,唐模這座建于清嘉慶年間的許氏宗祠就是
按民間最大規格------三進七開間修建的,占地3000多平方米,由于祠堂是一村中首要建筑,因此在選址上非常注重風水,許氏宗祠的建造者就選中了檀干溪邊的一塊風水寶地,并在溪邊修了一排石欄
桿,石欄外見有一半月型石磅,建其石磅,一方面可以使水流彎曲而過,既美觀,還能減少水流對祠堂沿河堤壩的沖擊,另一方面,據說當時村中許姓和吳姓兩個家族斗爭很是厲害,許氏在祠堂前修這石欄,在風水理論上意為財運不外流。和別的徽州一些大祠堂相比,唐模許氏祠堂在建造上區分的更為嚴格。它按照不同的社會階層來建造。許氏宗祠為家族的總祠,下面分為三個支祠,俗稱“廳”其祠名分別為尚義堂、繼善堂、駿惠堂,在唐模民間流傳著一句諺語:“穿靴戴頂尚義堂,搖搖擺擺繼善堂,草鞋麻履駿惠堂”在,這句諺語真實反映了唐模三座祠堂當時的經濟和社會地位,尚義堂地位最高,是座官祠,繼善堂次之,是座經商人家祠堂,駿惠堂地位最低,是普通老百姓的祠堂,在建造上,以官為主的尚義堂講究肅穆和莊重,以商為主的繼善堂講究氣勢和規模,以農為主的駿惠堂就顯得粗而簡樸,從如此之細的分層建造上可以看出昔日的唐模許氏家族講究社會地位和其經濟實力。
祠堂,這一代表著古代社會家族權力象征的代言詞,雖然離我們漸漸的遠去,但是他所積累、沉淀深厚的古徽州民間文化,無論是徽州建筑風格、徽派雕刻還是某種意義上的風水理論,都是我們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
出行指南
門票:35元 交通:位于歙縣以西10公里處,從去棠樾牌坊群的路中的一條岔路拐進去,摩托車大約走15分鐘可到。
關鍵字: 景點 杭州西湖 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