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云雷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云雷有道是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黃山游過了,就不太想看其它的山,何況身處皖南地區,出了門周圍盡是青山環繞。直到二年多前,在家鄉政府論壇上讀到了一篇圖文并茂的天柱山游記,即刻動了想去天柱山一游之念,上周雙休日,終于有機會成行。天柱山位于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縣鏡內,也叫潛山。春秋時期,潛山縣稱作“皖國”,治理皖國的大夫稱“皖伯”,時因政績不錯,老百姓為紀念他,稱境內之山為“皖山”、“皖公山”。安徽省簡稱“皖”就來來源此。漢武帝南巡時,傾慕皖山雄姿,登山拜岳,封天柱山為“南岳”,直至700年后,隋文帝志在南疆,改封湖南衡山為“南岳”,天柱山也就一直被稱之為“古南岳”。天柱山主峰海拔1488米,景區面積80多平方公里。天柱主峰峻拔高聳,如劍入云霄,勢如擎天之柱,“天柱山”之名由此而來,天柱山潛藏在萬山叢中,一尖突出,山下遠眺,墨綠的群山中,淺色的混合花崗巖山體在陽光的照射下,通體明凈,似云龍潛入山中,讓人遐想聯翩。頭一天游覽三祖寺后,導游在車上征求大家意見,第二天是爬山還是坐索道?我想既然是玩山,肯定是行走來得盡興,無奈,一車人舉手贊成爬山的只有三四人。導游說,爬山的要起早,4點多鐘起床,走完二段索道的行程需要三個多小時,還得再往上行走約二小時,下山時約3個半小時,總之,如果不坐索道,一天時間須在山中耗盡體力,預定的返程時間也得推后。最后勸得大家全體另花65元錢坐索道,儲備點體力下山用。第二天早上7點鐘從縣城旅館出發,經過幾十分鐘的山路盤繞后到達景區。各個旅行團幾乎同時抵達,接下來是排隊等索道。一索行程只需9分鐘,二索約20分鐘,我們從8點不到的時間開始,直至二索下來,花了整整二個多小時的時間,就在那曲曲彎彎的欄桿、擁擠的室內一步步挪騰著,直到坐上纜車才緩過一口氣來,看著下面移動的山巒松林,涼風微熏,頓覺神清氣靜,山上的美景隨著纜車上行,漸漸引人入勝。奉勸各位,但凡有點體力的,還是徒步為佳,既能在天然氧吧呼吸到最新鮮的空氣,又能舒展筋骨,兩全齊美;或者錯開節假日,繞開這個時間段。下了二索,已是10點多鐘,我們開始了真正的登山,目標天池峰。但中間要穿過被稱為天柱一絕的神秘谷,這一段行程卻輕松無比,因為導游早已打了預防針,請大家耐心排隊,因谷里洞石窄的地方只可一人通行,且要手足并用,所以很慢,長長的游人隊伍基本是5分鐘挪一步,也就沒有一鼓足氣登山的勞頓之累了。攀行中,導游mm講解山石形象名稱來歷,引得游人聚精會神地翹望。神秘谷由龍宮、迷宮、逍遙宮組成,從外表看來一堆亂石而已,但近百個洞全在迭石巧堆之中,谷內洞上有洞,洞里有洞,有的相連,有的間隔,疑無路時便是路,看似道處卻迷途。洞低處人必葡行,手足并用,在暗洞中穿行,難辨東西,如此反復才出洞口,回頭再俯視神秘谷,奇石巧堆,蒼松遍布石縫,薄云穿空,大多數人都會對剛才那番神奇經歷欣喜不已,無怪乎道家將此處視為福地洞天呢。出了神秘谷,往前行不遠,左側有一人小道下行,俏壁巖縫間生有一棵千年古松,樹冠如蓋,枝椏探向崖間,是為“天柱松”。進入天柱山主景區,游人經常看到的是飛來峰而不是天柱主峰,峰上臥一大石,如蓋如帽,昔人疑為是天外飛來,稱為飛來石,飛來峰有星外飛碟、和尚背尼姑、仙蚌獻珠、龍吟虎嘯等景。天柱山是石頭壘成的山。山中巧石遍布,或大或小、或散或合、或立或臥,狀人狀物,栩栩如生,與自然的山勢形成和諧的統一,勾勒出一幅幅動人的畫卷。什么金雞唱晚、太白觀海、美滿鴛鴦、神貓逼鼠、仙人打鼓、鵲橋橫空等等不勝枚舉。游人身在各個角度觀看同一山石,都會生出各種不同的形象。我是基本不會跟導游在一起的,所以也弄不清哪個對哪,拿著相機胡亂拍一些,真正對上號的沒幾個,各位以后去時,自己再琢磨吧。皖公劍象鼻石歸云石象個大蟾蜍五指峰約12點半,終于登上了游人可攀的最高峰--天池峰,天池峰與天柱主峰僅一谷之隔,遙遙相對。天池峰頂為一巨石,中間裂開兩道大溝,溝寬約為一米,溝上僅架兩截條石為橋,人稱“試心橋”或“渡心橋”,俗稱“三步兩道橋”。過橋有一平巖,游人上來后都會在此休息、觀景、留影,是觀看天柱主峰最清晰之處。在這里,游客有幸的話,還能見到天柱山一大奇景“天柱佛光”。據說天柱佛光月月都有,冬
關鍵字: 天柱山 安慶市 安徽省 潛山縣 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