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黃山、宏村行
三人黃山、宏村行06年12月28日晚10點,我們一行三人(王兄、小余和我)登上了由上海發往屯溪的n518次列車。車廂里坐滿了人,沸沸揚揚。過了宣城站,整節車廂里就變得空蕩蕩的了。我們躺在一長排的座位上大約睡了三小時,列車到達黃山站。 時正上午九點。因為原預訂過云海樓的房間,出站后就看到有人舉著寫有我名字的牌子來接客。于是乘中巴,直奔黃山腳下的湯口鎮。 我們住的旅館是云海樓,據網友推薦,那里口碑不錯,標間僅收80元,雖然條件一般,但性價比頗高。接待我們的是一個姓謝的中年人,態度友好,服務熱情,還幫我們預定了山上的住宿和出租車。 中國畫里的鄉村――宏村 因第一天不打算登山,吃過午飯后便包車游覽宏村。宏村是有名的徽州古村落,素有“中國畫里的鄉村”之美譽。說起國畫,讓人聯想到小橋流水、炊煙裊裊的田園風光。走近宏村,偌大一個南湖池塘環繞在村頭的入口,池水清澈見底,斜陽映照之下,微波粼粼,與房屋和池旁樹木的倒影融為一體,加上白磚黑瓦的古式建筑群作為背景,好一幅靜謐祥和的風景圖畫。 南湖中間有一座石拱橋,從這里可以直接進入村落。藍天、碧水、石橋、古屋、垂柳,還有幾位游客,共同構成一幅和諧畫面,而小橋恰是畫中的點睛之筆。 走進宏村,便踏入了古代徽州的民居。沿著小巷,走在青石板鋪就的路上,視野豁然開朗,前面就是宏村有名的半月塘,又稱“月沼”,位于宏村中心,是牛形村落的“牛胃”。 月沼是宏村的標志性景觀。一灣平靜的湖水,湖中兩岸房屋的倒影清晰可見,棱角分明。當地居民在半月塘邊的青石板上搓洗衣服,滿池碧波蕩漾,仿佛把白墻黑瓦都浮了起來。佇立在池塘邊,恍若置身于夢幻中的仙境。 沿著石階逐一走訪了街巷中的承志堂、敬修堂、敬德堂等徽州古民居,這些宅子的設計和裝飾大都經過精雕細琢、飛金重彩,很多民居有近200年的歷史。 宏村的特色工藝為竹木雕刻,許多小弄堂里都有當地居民的雕刻工藝品,做工十分精致,體現了深厚的民間藝術功底。 在一戶人家里看到有王羲之《蘭亭序》的竹簡陽刻本,摸上去凹凸有致,與碑文臨摹的原本十分相似,反復揣摩,愛不釋手。以70元/卷的價格與王兄每人買下一卷。 另一戶人家天井里養了紅鯉魚,煞是好看。魚兒安詳地聚集在天井的一個角落,悠然而愜意。 拐過村口老楊樹,我們又回到了南湖邊,如詩如畫般的古村落在視野中漸漸遠去,讓人戀戀不舍。 從宏村回到湯口,約下午五點鐘左右,天色已入黃昏。有人提議去吃火鍋,于是四個人(在云海樓新結識了一位廈門的驢友小池)決定到天橋下晚餐。淡季的黃山游客不多,餐館生意較冷淡,一位好客的中年婦女主動過來跟我們打招呼,并介紹到她的店里品嘗野味。我們隨之入座,點了份麂肉,里面加了些凍豆腐和蘿卜條,味道確實不錯,很快就被一掃而光。 晚飯后到小鎮上散步,在超市買了些水果糕點和茶葉后,回旅館休息。 一品黃山,天高云淡 凌晨七點,伙計們準時起床。由于是第一次登黃山,大家的心情都非常激動,很想盡睹這座被徐霞客譽為“觀止”的名山。早飯后,謝老板為我們叫了輛出租車,直駛后山云谷寺。天氣格外晴朗,陽光透過車窗暖暖地灑在每個人身上,十分舒暢,也讓人精神振奮。八時一刻,汽車抵達云谷寺。見一路綿延向上的石級臺階,遠處被叢林掩映,一望無際。大門附近,許多游客在那排隊等候纜車。我們因很久沒爬過山了,何況是馳名中外的黃山,斷然不能放過這次難得的登山機會。大家都精神抖擻地上路了。才走幾十步,小腿就有點脹,平時缺少鍛煉的我,開始感覺乏力,王兄似乎也頗費力氣,只有小余,仍然若無其事地大步領先,讓我們不由得心頭吃緊。爬了一刻鐘左右,我就累得氣喘吁吁了,只好停下來歇息,額頭汗珠直冒,前面小余已不見蹤影。不由想到了李健吾先生的《雨中登泰山》:“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級,一級又一級,是樂趣也是苦趣,好像從我有生命以來就在登山似的”。漸漸地前方陸續出現了許多身著青衣的挑夫,原來山上所需的生活物資,施工用的水泥材料等,都得這些人一擔一擔地挑上去,真是佩服他們的吃苦精神和頑強毅力,相形之下,令我汗顏。好不容易爬到半山寺,已是汗流浹背,一看周圍很多人坐在石凳上休息。我們也稍作休整,繼續往前進發,這時大致能看清山峰的輪廓了。十點半我們到達白鵝嶺,是云谷索道的終點站,大批游客正從纜車里走出來。我們花了兩個多小時爬山,可人家卻只需8分鐘就到了。從白鵝嶺出發,朝始信峰方向前進。一路較為平坦,但兩側盡是奇松怪石,黃山的十大名松黑虎松、龍爪松、連理松等,千姿百態,各具特色。黃山松素以堅韌挺拔、傲然屹立的風格著稱,所見松樹多生長于土壤貧瘠的亂石之中,或懸崖峭壁之上,忽懸、忽橫、忽臥、忽起,正所謂“無樹非松,無石不松,無松不奇”,蔚為大觀。于奇松怪石之間穿行,不經意間來到了觀音峰。其在北海散花塢中,為36小峰之一,海拔1686米。山峰體形較小,狀若神話傳說中的觀音大師,故名。觀音峰景區又有“小夢幻”之稱。由于天氣晴朗,我們沒有看到云海,只見遠方天際一抹亮白色的云層條帶。在觀音峰我們遇上了不少中外游客,許多人站在婀娜多姿的奇峰異石之前,久久不愿離去,一旁的外國游客不停地驚嘆“wonderful!”還有一位60多歲的老人干脆一屁股坐在石階上:“我不想回家了!”游覽觀音峰之后,我們感覺這次黃山沒有白跑,一想到后面將有更精彩的節目上演,越發激動不已。我從一處石階上跳下來時由于用力過猛,突然出現小腿痙攣,站立不穩,差點摔倒,感謝兩位兄弟幫我捶腿按摩,肌肉總算不鬧騰了,于是又乖乖地上路。下一站是北海的清涼臺和獅子峰。從清涼臺上極目遠眺,對面獅子峰北一座平頂的山峰上,有一巧石,如猴蹲坐,靜觀云海起伏,人稱“猴子觀海”。有詩曰:“靈猴觀海不知年,萬頃紅云鑲碧天。坐看人間興廢事,幾經滄海變桑田。”獅子峰海拔1690米,因峰形似臥地雄獅,故得名。其周圍群山秀麗多姿,獅首有丹霞峰,腰有清涼臺,尾有曙光亭,獅子張口處有獅林精舍、獅子林等廟宇,近有寶塔、麒麋等奇松,薄團、鳳凰等古柏,臨近諸峰均交相錯開,宛如一幕幕天然屏風,有層巒疊嶂之氣勢。從清涼臺下來,經北海前往丹霞峰,是看黃山晚霞的最佳景點。我們沒有在那里等晚霞,僅到峰頂逛了一圈,便奔西海大峽谷。走到峽谷北入口時,見洞口鐵將軍守門,無計可循,只好悻悻而歸,原路返回排云亭。由排云亭南行一小段山路,抬頭見一塊高12米、寬約8米的巨石,一峰突兀,底下是一塊長約12~15米、寬8~10米的平坦巖石,底部和山峰豁然分開,似天外飛來,讓人驚嘆。從僅容一人通過的石階通路來到石下的平臺,深感大自然的造化神工。站在飛來石附近憑欄瞭望,對面山頭群峰迭起,尤以雙剪峰、雙筍峰引人注目。忽然想起唐代詩人程賀為君山寫的一首詩:“曾游方外見麻姑,說道君山此本無。云是昆侖山頂石,海風吹落洞庭湖。”此黃山之上的飛來石,又該是出自何方天外高人的手筆呢?從飛來石往東,繼續爬山路,便到了黃山第二高峰光明頂。該峰海拔1860米,峰頂平坦高曠,是觀日出的理想場所。由于第一天行程非常緊湊,我們沒有在光明頂多逗留,便去住宿地點安放行李。天海招待所是云海樓預定的住宿地,我們住的是6人間的高低鋪,80元/人,房間略顯擁擠,但供應暖氣。對學生來說,算是比較經濟實惠了。同宿舍還有三位來自南京的小伙,也是第一次游黃山,大家一起聊了一陣天,便洗澡入睡。爬山實在太累了,很快酣然入夢。醒來一看表,正好凌晨六點,大家立刻行動,準備去光明頂看日出。氣象臺提供的日出時間是早上7:03,于是我們都用房間里的軍大衣把自己裹成大粽子,像個企鵝一樣開始登光明頂。6:50我慢吞吞地爬上光明頂,這時山頭上
關鍵字: 九點 云海 宣城 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