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市旅游概況
宿遷市礦產資源豐富,石英砂、陶土儲量超5億噸,藍晶石、黃砂儲量居全國省轄市之首,這些豐富的資源為宿遷的經濟騰飛提供了極好的基礎。建市以來,宿遷市年國內生產總值連續以兩位數的增幅發展,全市已形成食品、釀酒、紡織、建材、電子、化工、機械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工業體系。其中,“洋河、”雙溝“大曲早在明代就享有盛名,居中國十大名酒之列;spcc絹絲出口量占全國絹絲出口總量一半以上。
宿遷市概況:
區號:0527
郵編:223800
位置:位于江蘇省北部,京杭大運河畔,徐、淮、連的中心地帶,總面積8555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30平方公里。
人口:全市總人口515萬,其中市區人口24萬。
區劃:轄宿城區和宿豫、沭陽、泗陽、泗洪四個縣。
宿遷市旅游質量管理站
電話:0527——4368039 4368556
地址:宿遷市市府路
郵編:223800
宿城區地處江蘇北部,是地級宿遷市的座下區,地處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現轄10鎮、3鄉、4個街道,總面積837平方公里,總人口82萬人。
這座年輕的城市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宿城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楚漢文化源遠流長。江蘇省發現最早的5萬年的前古人類活動遺址——“下草灣文化遺址”見證了宿城的悠久歷史。春秋時為鐘吾國一部分,秦漢設縣,東晉稱郡,悠久的歷史賦予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肥沃的土地哺育了眾多英雄豪杰,自周朝建立鐘吾國,上下三千年,英雄輩出,“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項羽、南宋民族英雄魏勝、明代抗倭名將劉江、清代愛國將領楊泗洪等都出生于此。楚漢文化底蘊深厚,項王故里、極樂庵、楊泗洪墓、真如禪寺、蘇北大戰紀念館等許多歷史名勝不勝枚舉。陳毅、黃克誠等老一輩革命家也曾在這片土地上浴血奮戰,并創下了輝煌的革命業績。
這塊富饒的土地物產豐盛,資源豐富。宿城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土地肥沃,適宜各種苗木花卉生長和畜禽、水產養殖,萬畝林果帶綿延古黃河數十里,林木資源十分豐富,本地林木蓄積量達800萬立方米,是著名的“意楊之鄉”,板材加工大有作為。境內駱馬湖煙波浩渺,洪澤湖珍禽低翔,古黃河、大運河縱貫市區,河清湖秀,花紅草綠,具有清新如圖的生態優勢。洪澤湖、駱馬湖水域總面積達350余萬畝,淡水資源十分豐富,駱馬湖水質常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兩湖盛產螃蟹、銀魚、甲魚、青蝦等50余種水產品,其中螃蟹產量全國第一,銀魚出口量全省第一。優質石英沙、高品位瓷土礦儲量可觀,極具開采價值。生產玻璃的主要原料石英沙儲量達5億噸,且埋藏淺、品質好;另一大礦產品種瓷土,儲量也有5.9億噸,開發玻璃深加工及陶瓷、工藝品等項目前景廣闊。
這塊投資的熱土環境優越,優勢明顯。江蘇省委、省政府把宿遷市確定為全省唯一的改革試點地區,“允許和支持宿遷市在不違背國家政策法規的前提下,采取比其他地區更加靈活的政策和做法”。宿城區作為宿遷市的座下區,社會事業較為發達,城鄉居民生活相對富足,市場需求旺盛,投資成本低廉,投資環境優越,是創業興業的理想之地。
關鍵字: 宿城區 宿遷市 總面積 江蘇省 洪澤湖 駱馬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