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鄉的詩情畫意
藏在青山綠水中的無錫像一名奇女子,驚嘆造物主對她的眷顧。無錫秀麗的美景大多集中在濱湖區,她依著太湖,靠著靈山,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紅菱,一步一美景,一景一傳奇。
夢回蠡湖,去蠡湖前,對她,我已經有幾百種想象。當眼前出現高大的片片白帆,空氣中飄滿清新的湖風,我知道,她近在眼前了。蠡湖,與愛情有關,與浪漫有關,這些與愛有關的地方,總是被人留戀。
晴空下的蠡湖在迷蒙的霧氣中閃著粼粼波光。湖風吹拂臉龐,范蠡與西施蕩舟湖上的一幕幕如電影中的唯美鏡頭緩緩閃現。這片湖光山色仿佛曾經被埋藏在記憶深處,如今真實出現在眼前,突然有一些猝不及防的驚喜。
高大的白帆是曾經太湖風光的還原,是殘存在無錫人腦海中魚米之鄉的印象。白帆下的木質廊橋向湖中延伸過去,又一轉彎伸向另一處湖邊。三三兩兩的人們或駐足拍攝,或靜心游覽。
更大的驚喜卻是湖中的百米高噴,我們到那里剛好錯過噴水的時間。不過,聽我們的向導講,當開始噴水時,水柱沖天,飄散的水霧似薄煙,似濃霧,一陣陣隨風而去,隨風而來。
最美的應該是夜色中的噴涌,千只噴嘴如千條水龍騰空而去,加上夢幻的燈光,如仙似幻。我想象著這壯觀的景色,靜靜地凝視著這湖面,唯恐這樣美的蠡湖會突然消失一樣。
熾熱歡騰的漁父島 (hilarious yufu isle) ,沿著蠡湖岸邊往前走有一片小小的港灣,這里是漁父島,仿佛是蠡湖的另一面,讓靜靜的蠡湖變得喧鬧起來。
金色的沙灘上,孩子的笑聲不絕于耳,在陽光下蠡湖沸騰起來了。傳說范蠡幫助越王勾踐滅吳后,功成身退偕西施隱居在此專注養魚,并寫成了中國第一部《養魚經》。
民間便稱其為漁父,漁父島的名字也由此而來。在這一片小沙灘上,雖然陽光炙熱難耐,但能玩水又能玩沙的好機會,是所有小孩子都不會錯過的。
他們將細細的沙裝在小模具里,堆成各種城堡、動物,玩得樂此不疲。而大人們或在沙灘一旁的小樹林中小坐片刻,聊著天,享受湖風,或是與孩子一起在陽光下共享親子親水之樂。
靈山大佛,巍峨聳立的大佛、金碧輝煌的梵宮、讓人肅穆的九龍灌浴……靈山的美,在于它大氣磅礴的景觀,博大精深的文化,以及它完美融合天地山水于人文景觀的生動和雋美。
在去龍頭渚之前借道靈山山腳,還在迷戀沿途的荷塘與太湖的浩渺,山路回轉,山坳之中一尊大佛背對青山,高聳入云。天氣不是特別的晴朗,靈山山間彌漫著一層薄薄的霧霾,車子愈行愈近,眼前的佛像虛幻縹緲,又是那么的真實。
大佛所在位置系由唐玄奘命名的小靈山,故名靈山大佛。大佛由三山環抱,南面太湖,背倚靈山,左挽青龍(山),右牽白虎(山),兩側綿延的青山如同振翅的蝙蝠,寓意這里是一塊收福納氣的風水寶地。
作為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露天青銅釋迦牟尼立像,靈山大佛比四川樂山大佛還要高17米,由于運用了現代高新技術讓大佛的外形達到“天衣無縫”的程度。
當你站在佛腳下仰視大佛,心中為之一動,仿佛世間再無他物,只有你自己在靈山大佛的慈目垂視中去聆聽智者的話語,去傾聽古琴奏出的梵樂,浮躁的心靈變得平靜、安詳。
一切仿若室外桃園般的遠離世俗塵囂、綠水青山間隨意流淌著愜意悠然,就在這一草一階中、在這一呼一吸中,靜靜感受遠離已久的寧靜生活。遠眺靈山梵宮,五朵盛開的金色蓮花高聳云端。
在陽光下閃耀圣潔的光芒,身后的群山,連綿起伏,一派人間佛國的景象。讓人不禁感慨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隨即而來的是一場心靈的洗禮,拾級而上,朝著神秘的靈山梵宮而來。
為了保護地面所有人都得穿上鞋套進入梵宮。高大的廊柱、大跨度的梁柱、高聳的穹頂,在心底驚嘆:即使是天堂也不過如此吧!幽幽的暗香在廳內浮動,這里沒有焚香的香爐,何來襲人香氣呢?
秘密在于整個大廳內的梁柱幾乎都是由香樟木做成,其中還有珍貴的紅衫木,金絲楠木,浮動的香氣由這些珍貴木材中散發出來。梵宮內部各建筑空間獨立且互相貫通。
這些建筑中既有中國傳統的工藝,又融匯了西方的建筑風格。精雕細琢的東陽木雕、敦煌技師純手工的壁畫、光燦奪目的琉璃巨制、精致典雅的甌塑浮雕壁畫、恢宏大氣的油畫組圖、古雅精麗景德鎮青花斗彩缸……
所有的語言在它面前都會失去色彩,無與倫比是對它的輕描淡寫,只能將它裝在心里最深處,在日后再細細品味它淋漓盡致的美。在九龍灌浴廣場中心。
一座含苞待放的巨大蓮花銅雕矗立在前方,巨大的荷花由四個威武的大力士托起,底部襯托著白色的圓形大理石水池,九條飛龍和八個形態各異的供養人環繞著巨大的水池。
突然從空中傳來梵音陣陣,祥和莊重的頌歌旋律漸漸飄過,水池里無數條噴泉隨之起舞,而那朵巨大的蓮花徐徐綻開六片花瓣,在人們期待的目光下,剛剛誕生的釋迦牟尼佛緩緩現身,他端莊地站在蓮花中間,一手指天,一手指地。
就在此刻,池邊的九條巨龍嘴里同時噴射出高達數十米的水柱,為佛子沐身。當音樂漸漸變弱,六瓣蓮花又慢慢合上,仿佛一切又歸于虛無。車子在太湖邊行駛,貫穿于十八灣的公路路隨山勢轉、橋沿湖彎。
一路上時而良田阡陌,荷花簇簇;時而碧波萬頃,楊柳依依。龍頭渚的 “渚”字是水邊的小洲。它自太湖邊天然延伸而出,形成一個小洲。龍頭渚正如伸向太湖中的龍頭而得名。
龍頭渚環山一圈,全長2500米。想要到達最遠的龍舌,可以翻山而達,也可圍山腳沿太湖邊輾轉而到。最好能夠圍山腳行走,在氣勢壯闊的太湖邊踏石,領略四周水抱山環的太湖之美。
在親水樂園一旁的草坪上,傳來陣陣撲鼻的香氣,人們三五成群地坐在樹蔭下正在燒烤。小孩子們興奮地圍在一邊嘻嘻哈哈,趁著大人不注意偷偷拿起一串剛剛烤好的雞翅,笑鬧著跑開,大人任孩子在一旁偷嘴也并不在意,再拿起一串置于烤爐上,遠望著陽光下太湖的碧波,望向被輕風一波波地推向無盡的天際的湖水。
長廣溪像一個曾經遺失過的江南幻夢,而今,這個夢卻真實、清晰地在眼前蔓延開去。長廣溪濕地公園是國家九大城市濕地公園之一,37萬多平方米的濕地上種植了各種植物,堪稱無錫最大的天然植物園和鳥園。
自古以來長廣溪一直是外太湖經五里湖進入無錫城的水上捷徑,有著“溪闊水長”的美好意境。它依著軍嶂山、連著蠡湖、東鄰太湖新城、南靠太湖,將古跡遺址與原生態自然水景結合。
如今已成為人們閑暇時分休息散步的好去處。橋下一些垂釣的人們甩動魚竿,靜等魚兒上鉤,公園中散步的情侶,玩耍的小孩,飛舞的白鷺……在濕地公園,行走在木棧橋上,植物的清香和桂花的甜香混合著襲來。
不遠處重新修復的古跡石塘廊橋連通了溪的兩岸,長廣溪的北面連著寶界橋,而東面則通到蠡湖大橋公園。只要你愿意,可以盡情在此悠閑散步,沉醉在這片湖光山色,碧波輕風中。
無錫的骨子里充滿了商人的氣息,靈動而聰慧的無錫人將泥人、醬排骨、茶壺(紫砂壺)這三樣尋常可見的東西讓世人熟知并賣出不尋常的價錢。無錫人喜歡說“交易”,這個看似商業的字眼包含了太多的意義。無錫如水,是多變的,是柔情的。
車子在寬廣而整潔的大道上快速行駛,梅雨季節的無錫終于開始放晴,兩旁的樹翠綠欲滴。當大道變成狹窄的山路,蜿蜒進入密林中,再一拐彎,眼前明亮起來,兩旁的綠樹突然變換成廣闊的湖面。
半弧形的長堤環抱著寧靜的港灣,清晨的陽光灑在湖面上散發出柔美的光。那一艘艘英姿颯爽的游艇、帆船整齊列隊,像帥氣的海軍一樣正向我們行禮致敬。
游艇俱樂部興起于18世紀的英國,早期是為達官顯貴中的船舶愛好者提供的一個船只停泊、修繕、補給的小船塢。隨著工業文明的發展,小船塢的規模不斷擴大,逐漸地演變成一個社會上層人士的聚集地。
而太湖山水國際游艇俱樂部已然是一個太湖之上的高級水上會所。除了游艇、帆船,還能在岸邊享受香醇的咖啡、品嘗太湖美食,一邊品茗珍饈美酒,一邊透過巨大的落地窗看殘陽下點點帆影。
摩天輪每轉過一圈,地球上就會有一對接吻的戀人;傳說在摩天輪到達最高點時,對著天空許愿,你的愿望一定會實現;傳說摩天輪的每個格子里都裝滿了幸福,當我們仰望摩天輪的時候都能看到幸福。
當摩天輪慢慢爬向最高點的時候,整個蠡湖就在腳下,所有的塵世漸漸遠去,在空中一切變得寂靜,靜靜看湖中的西施莊,看遠處的太湖仙島、鹿頂山、林立的高樓,身心從未有過如此的放松,像孩子般快樂起來,這一刻,仿佛幸福唾手可得。
它是“太湖之星”,115米高的摩天輪坐落太湖之畔,它已經成為無錫的城市坐標,在靜態的太湖風景中平添一份動態的美。比錫山還要高出約40米的摩天輪有64臺吊籠,旋轉一圈約需18.7分鐘。
最讓人期待的莫過于正在規劃中的潛水過山車。“翻滾如龍的過山車在空中盤旋后,將帶你一頭扎入湖中,在湖中隧道的光電中穿梭仿若穿越時光隧道般,幾秒鐘后它鉆出湖底又直沖云霄,”負責人佐佐木先生用流利的中文自豪地向我描述著。
光是聽聽已經讓人恨不得馬上體驗一番,不用著急,在今年十月,游樂項目中的自旋滑車和空中轉椅同樣讓你驚喜不斷。心動嗎?不如就來親身體驗這心跳加速的快感。
見慣了都市中的鋼筋水泥,在農田奔跑,看田埂上長出的綠色蔬菜,果樹上掛滿累累果實,聽雞鳴狗吠,聽蛙聲一片,過著無憂無慮的山野生活,這兒的一切讓人的身心真正放松下來,體會到簡單平淡的快樂。
坐落在無錫太湖十八灣附近的唯瓊農莊,一定要選那間瀑布下的房間,一邊吃著剛剛從田間地頭采摘來的新鮮蔬果,一邊看巨大的人工瀑布從陡峭的懸崖飛瀉而下,和家人朋友享受這獨特的江南田園風光。
在瀑布下方的草坪上,常常會有浪漫的草地婚禮在這里舉行,藍天白云,山野青綠,聽著鳥兒的啼叫,聞著陣陣的花香……參加這樣的婚禮,無論是新人還是親朋好友,心中都會充溢著甜蜜。畢竟大家心中都會有這份不舍的陽光綠地鮮花情結。
戀山眷水九龍灣“這里沒有幽深峽谷,也沒有世俗喧囂、水泥‘森林’。她有的只是淡淡的靜謐,讓最敏感的心靈在這寧靜中得到慰藉……”
她就是九龍灣,是那個你夢想中的早上在清脆鳥鳴聲中醒來,呼吸著花草芬芳入睡,她陣陣泥土的氣息,溪水的淡雅讓你的心都變得純凈起來。垂釣、沿山騎行,在一處人工湖中劃皮艇,期期艾艾的綠草在眼前鋪開去。
這兒的美景猛一看你會有誤入某個高爾夫球場的錯覺。最棒的體驗是做一個登山探險者,在山野中勇攀高峰,累了就地支起帳篷,點燃一堆篝火,舍棄城市的轟鳴,做一夜不歸人。
頭頂藍的蒼穹,月光灑向幽靜的小山,清淡透亮,空氣中傳來淡薄清涼的馨香。大家盤腿而坐,自助燒烤,野趣十足。不愿野營就住在九龍灣的農家別墅吧。
在花竹園,三棟黛瓦粉墻的江南小院被翠竹、棗樹、枇杷樹包裹著矗立眼前。有歐式、中式別墅和簡約的現代風格別墅。每棟別墅門前都有一棵果樹,當果實成熟,出門便隨手采摘一二嘗嘗鮮。
站在歐式別墅的二層,就能看見遠處的雞籠山,不險峻、不陡峭,柔和而秀氣才是江南小山的特點。一定要去九龍灣的餐廳品嘗一下這里的原生態農家菜。
餐廳如同建在湖中,在一樓的露臺上,和遠處的青山,近處的綠水一同進餐,這樣的體驗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在都市中體驗到的。悠長老街的復蘇,看似平常的無錫總是在背后暗藏華彩。
如榮巷的老街,在它的殘垣斷瓦中,在每一塊青石板里,在每一處石刻木雕里都埋藏著它悠遠的故事和文化。近代無錫工商文明發源地——榮巷老街。
它的榮耀伴隨著整個榮氏家族的巨大輝煌與成就,榮氏家族祖先被稱為現代工業先驅不無道理。這里不僅是榮毅仁的故居,更是榮氏家族艱辛創業的見證。
從小在榮巷生長的榮華源老先生對榮巷有著深切的情,這里的每一戶人家看到他都會熱情友好地跟他打招呼,他們都是榮氏家族同宗同族的子孫。這位60多歲的老人帶著我們走進榮巷的住宅,小院,給我們講述一磚一瓦中關于榮巷的故事。
漫步在這條百米長的老街上,古樸的氣息迎面而來,老街的寧靜從容將你包圍。馬頭墻、石庫門、雕欄畫棟的石門窗,墻角的青苔和墻面的斑駁讓榮巷透著些許神秘感。敲開一戶人家,年近80歲的榮教授熱情地領著我們參觀他的老宅,這里是曾經的藏書樓——繩武樓。
已有五代人生活在這里的他們,對老街頗有感觸。在老街上仍能看見當年繁華的影子,理發店、裁縫店、箍桶店……就算已是物是人非,卻也得以保留,仍有念舊的人們來這里理發、喝茶、聽戲……
這里不同于周莊、同里這些小橋流水般的江南古鎮,它有的是厚重的商文化,如今在城市喧囂邊緣的老街正在規劃建設中,所以顯得寂寥冷清。但無錫人正在拂去歷史的塵埃,將老街喚醒,將它建成以榮氏家族為主要代表的善文化、住文化、商文化主題歷史街區。
讓它以一座特色古鎮重歸人們的視野,無錫有著自己的時間,步調緩慢而悠閑,你時刻緊張的神經在這里也會跟隨著錫劇悠長柔和的旋律變得松弛下來。你可以在午后三點喝一杯無錫豪茶。
在步行街看熙攘人群,在與世界流行同步的品牌店感受潮流脈動;在入夜前吃一份地道的無錫本幫菜,然后去1912酒吧街縱情歡樂……就這樣吧,在吃喝玩樂中享受無錫。
無錫雖然不像上海、北京等國際化大都市,擁有像南京路、王府井等大型購物區,亦有一些值得逛逛的繁華商業街,有如崇安寺步行街,它已經成為與上海城隍廟,南京夫子廟,蘇州玄妙觀齊名的江南四大特色街區。
街區分為地上地下兩大部分,地上以東西橫向排列的商鋪為主體,地下則以400平方米的下沉廣場為中心,形成了四橫三縱的格局,挑高5米的地下街區并輔之以水街水景。兩旁雖然不是國際品牌,卻門庭若市。突然,耳畔傳來婉轉的弦樂和人聲來。
加快腳步走到公花園,一棵茂密古樹下一群老人正唱著錫劇。駐足傾聽,雖然聽不懂所唱何意,只覺曲調優美柔和。唱戲曲的人他們每天都來這里唱錫劇、聊天、喝茶,悠閑的生活與繁華的市中心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亦動亦靜的生活也許正如無錫人的性格一般動靜總相宜。
關鍵字: 奇女子 無錫 江南水鄉 濱湖區 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