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云臺山風景名勝區
云臺山門云臺山位于江蘇省連云港市東北30多公里處,是江蘇北部著名的旅游名勝地。此山原系海中的島嶼,滄海桑田,后演化成陸地。云臺山古稱郁州山,唐宋時稱蒼梧山。唐李白詩:“明日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梧。宋蘇軾詩:“郁郁蒼梧海上山,蓬萊方丈有無間,寫的都是云臺山。她原來只是黃海中的一列島嶼,18世紀方與大陸相連。遂形成峻峰深澗,奇巖坦坡,山光水色,獨具神姿 ,被譽為:“海內四大名靈之一。明嘉靖年間道教興盛 ,道士云集達兩萬之眾,山又被譽為“七十一福地。今天的云臺山分為前、中、后三部分景區,山多而峰奇,石堅而洞幽,谷秀而果香。其中前云臺山范圍最大,地勢最高,山中有166座高峰,景區內就有大小秀麗的山頭134座,主峰五女海拔625米,為江蘇省最高的山峰。云臺山風景以山水巖洞為特色,包括海濱、宿城、孔望山、花果山四景區。面積約180平方公里。海濱景區,風光壯麗,別墅鱗次。夏天,陽光燦爛,海風徐徐,避暑消夏,實稱佳境。龍門海濱浴場,游泳沐浴皆宜,還可揚帆行舟,領略大海情趣。宿城景區位于市東南郊,這兒怪峰突兀,環抱宿城,激流飛瀑,粗獷自然。山麓禹山溫泉,富含放射性元素氡,水溫達86攝氏度,可治療皮膚病。宿城飛瀑孔望山景區的特點為一quot;古quot;字,古代文物遍布錦屏山]石柵山一帶,有古人類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桃花山遺址,新石器時期的二澗文化遺址。有4000多年前的quot;天書quot;,原始東夷部落的巖畫。孔望山摩崖石為東漢時期的藝術珍品。孔望山在市區南面不遠。古時叫朐山,山的東面緊依黃海,清代雍正、乾隆年間才與陸地相連。古代帝王、文人學者如孔子、秦始皇、唐太宗、李白、蘇軾、李時珍,吳承恩等都在此留下過足跡。相傳孔子游朐山相遇老漁夫的故事,很有教益。孔子和老漁夫對話,在受到老漁夫的啟發后,便對門生說:quot;大家要記住:凡事要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quot;據說就因為這個原故,從此人們便把朐山改名叫孔望山了。雪后孔望山花果山景區,為云臺山最著名的景區。據說,花果山是吳承恩命名的。相傳,吳承恩在淮安府官場失意,得知海州境內有座云臺山,為宇內四大靈山之一!便乘船來到山下,只見云臺山四面環海,峰奇石怪,環境堪稱quot;世上瀛洲quot;。便在一處彎弓形的山腳下的三官廟中住下,他搜集民間傳說,并到山上實地考察山石形象,滿山花果,以他豐富的想象力,一連寫了三年,終于寫成了古典名《西游記》,神話:quot;齊天大圣quot;孫悟空活生生的形象,一經與世人見面,花果山更是蜚聲中外。書中描寫的許多引人入勝的景行,如七十二洞、水簾洞、南天門、玉皇宮、老君堂、牛王廟、海天洞、八戒石、石柵山早在《西游記》問世之前就存在于云臺山了。吳承恩利用quot;媧遺石quot;中開縫,巧寫了孫悟空從大卵石內降生出世的精彩情節,以及野豬精變為八戒石等神話,都是以怪石為原形而加以想象發揮的。自然景觀也與吳承恩書中描寫的花果山相像。花果山索道如今的花果山上,宇亭閣大都修葺一新,自然景色正如吳承恩所描寫的那樣:quot;瑤草奇花不謝,青松翠柏長春,仙桃常結果,修竹每留云quot;。連通往花果的要道口猴嘴山上的天然石猴依舊神氣十足地在看守門戶。
關鍵字: 云臺山 名勝區 吳承恩 江蘇省 花果山 連云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