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楓橋風景區三
楓橋位于楓橋古鎮,京杭運河之側。為跨度11.5米、寬5.2米的單孔石拱橋。橋名始見于唐代張繼《楓橋夜泊》詩。楓橋在唐代以前都寫作“封橋、既封鎖的封。當年江西、安徽、浙江的皇糧都要沿大運河北上,經過楓橋,一到晚上,楓橋橋洞就用木柵門封住,以保證安全,到第二天早上啟封通航。自從王郇公在寫張繼詩并刻成石碑時,寫作楓樹的“楓字,一直流傳至今。“封和“楓這二個字音相同,是諧音,史書記載:楓橋“枕漕河、俯官道,南北舟車所從出是蘇州城西的水陸要沖。登楓橋遙望西南,獅、金、天靈諸山,無限風光盡收眼底;俯瞰運河,千舟百帆,浩浩蕩蕩,氣象萬千。明代高啟有詩云:“畫橋三百映江城,詩里楓橋獨有名歷史上的楓橋在蘇州(江城)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據不完全統計,歷史文人墨客題詠楓橋詩詞,流傳至今的就有40首之多。楓橋建成以后,多次被毀。現橋為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建,是江蘇省文保單位。
江村橋位于寒山寺前,通往江楓洲。為跨度11米,寬3米的單孔石拱橋。橋型古樸端莊,和楓橋南北相望。兩橋之間,河面開闊,風平浪靜,游船點點,別有一番情趣。史書記載:“明天啟年間,蘇州抗擊閹黨五義士之首顏佩韋即江村橋人也。
橋南原有明代名士袁又怡之漁隱小圃等宅第、庭院(現已廢,擬重建)江村橋始建年代不詳,現橋為清末重建,是江蘇省文明單位。
關鍵字: 寒山寺 氣象萬千 江蘇省 石拱橋 風平浪靜 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