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紀念館
走進紀念館前的這片廣場,你會覺得來到了一個清靜文雅的空間。廣場雖然不大,但玉石鋪地,翠竹臨風,兩廂種植的桂樹、梅花、月季、羅漢松,都是瞿秋白生前喜愛的花木,在延陵西路繁華的背景襯托下,確實算得上鬧中取靜、幽雅怡人。 兩層樓四合院式的仿古建筑,粉墻黛瓦,長檐聳脊,敞亮天井,馬蹄山墻,典型的明清居室風格,這便是瞿秋白紀念館。1999年瞿秋白誕辰100周年之際,由常州市委、市政府撥款興建的。門額上橫書的館名是由鄧小平同志1985年親筆題寫。館門兩側的墻壁上對稱地各裝鑲一方銅雕,古樸厚重,栩栩如生。右邊銅雕的主畫面是瞿秋白與列寧,側重表現的是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的瞿秋白。左邊銅雕的主畫面是瞿秋白與魯迅,側重表現的是文學家、翻譯家和文化旗手的瞿秋白。底樓展覽大廳分為瞿秋白生平事跡的照片、文字、實物和雕像。此外館內還設有影視廳、資料室、貴賓室、學術廳、電腦室等,為宣傳和研究瞿秋白提供多功能現代化的服務。瞿秋白于1899年在常州出生,到1935年在福建長汀為革命獻身,他在這個世界上生活和奮斗了36個年頭,從一個文弱書生成長為中國共產黨的領袖人物和文化偉人,留下了500多萬字的著作。他的人生是輝煌的,貢獻是巨大的,人格是高尚的,同時又是飽受磨難、曲折悲壯的。他畢生追求并為之奮斗的目標,就是:“為大家辟一條光明的路。實現“共產主義人間化。把黑暗、罪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變成光明、美好的社會主義新中國。歷史對瞿秋白是公正的。1985年楊尚昆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對瞿秋白做了科學、公正、完整的評價:瞿秋白同志是中國共產黨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中國革命文學事業的重要奠基者之一。瞿秋白誕生在世代讀書、也世代做官,號稱“晉陵望族的封建大家庭,不過此時的瞿氏家族已經走向衰敗,只有一個叔祖父瞿庚甫在湖北做布政使的三品大官。瞿秋白的父親瞿世瑋,雖然通曉詩、畫、佛和文學,但無職無業,窮困潦倒,一家人只能寄居在瞿庚甫購置的八桂堂天香樓里,靠瞿庚甫的官俸和江陰大姑母的接濟渡日。不久,瞿庚甫去世,秋白一家失去依靠,被迫搬出了天香樓。最后因付不起房租,在族人的冷眼中搬進了城西瞿氏祠堂,生活境況正所謂“窮困與詩畫相伴,絕望與清高同在。此時秋白只有十二歲,對著祠堂內一塊塊陰森森的木牌靈位,秋白拱手說道:“列位祖宗,打擾了,我瞿秋白來貴處借一方寶地讀書來了。
關鍵字: 中國共產黨 舊中國 理論家 社會主義 紀念館 革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