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港東渡苑風景區
東渡苑位于塘橋鎮區域二0四國道和338省道交匯處,是公元753年唐代高僧鑒真大師第六次東渡日本成功啟航處,古稱黃泗浦。《沙洲縣志》載:“唐高僧鑒真東渡日本連續五次失敗后,第六次于黃泗浦口啟航東渡成功。1963年,鑒真大師逝世1200周年紀念委員會在黃泗浦口設石質經幢一座,以志紀念。常有日本友人前來瞻仰。1994年市政府決定擴建東渡苑和鑒真東渡紀念館。東渡苑規劃面積15公頃,總投資2000萬元,由東渡紀念館、東渡橋、碑亭和經幢等建筑組成景區。全園突出水景,體現江南水鄉田園風光。2001年,東渡苑一期建成。苑內主體建筑“鑒真東渡紀念館占地2400平方米,建筑面積1070平方米;匾額由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仆初題寫。正殿大廳內,安放了鑒真大師銅像一尊,高2.06米,重380公斤。殿內有7幅壁畫,記錄鑒真大師第六次東渡日本成功的艱難行程和鑒真生平簡介及東渡路線。正殿后面墻壁上掛有6塊木刻書屏,內容為《東征傳》節選,計1342字,記載了鑒真第六次東渡日本的經歷。正殿兩側,展出了鹿苑徐家灣及許莊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石器、陶器、紅燒土等實物,同時還展出有關鑒真的一些資料、書籍、照片及日本友人贈送的紀念品。走出正殿,后面是一座唐代風格的拱形石橋“東渡橋,橫跨在黃泗浦兩岸,橋長18米、寬4.8米、高5.2米,單孔直徑6米,東西各21級臺階。橋東西兩側,各有1座碑亭:一塊碑上刻著郭沫若在1963年3月書寫的“鑒真盲目航東海,一片精誠照太清。舍己為人傳道藝,唐風洋溢奈良城。另一塊刻著日本詩人阿倍麻呂在陪伴鑒真第六次東渡時,在船上創作的“萬里長空色紺青,舉頭一望起鄉情。遙懷今夕春日野,叁笠山巔皓月升。黃泗浦上還建有石質經幢1座、古碼頭、遣唐使船等。全苑種有雪松林、桂花林、紅楓林、櫻花林、翠竹林等,并植有龍柏等50多個品種,把東渡苑裝扮得一片生機。東渡苑已成為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和中外人士事業成功的吉祥地,倍受日本友人的關注,日中友好協會副會長、日本川木野市市長、日本丸龜市市長等官方人士以及日本學生、商人、新聞記者、僧人、民間人士等一批又一批的觀光團,踏上了這片圣地。目前,張家港市和塘橋鎮政府正在按照創建國家“aaa旅游景區的要求,加快建設東渡苑,充實文化內涵,建成融旅游、休閑、宗教、園林、展覽于一體的優秀旅游景點。東渡苑邊的鹿苑,是人文底蘊濃厚的文化古鎮,相傳是吳王夫差豢鹿之苑,有5500年歷史的徐家灣崧澤文化遺址、有明代天啟年間的弘濟橋,有吳王劉濞運鹽鐵的古鹽鐵塘,有抗倭報警的煙墩遺跡等古跡。古黃泗浦畔,地靈人杰,鹿苑是尚書錢牧齋、原全國政協副主席錢昌照、水利專家張光斗、中國攝影家袁毅平等名人的故鄉。1999至今,共接待各界人士30多萬人次,其中日本友好代表團50多個。僅2001年就有21批日本代表團226人前來瞻仰和膜拜鑒真大師。東渡苑已成了連接中日友好往來的江南名勝景點。
關鍵字: 代表團 全國政協 塘橋鎮 張家港 紀念館 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