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白馬澗龍池風景區
白馬澗生態園位于蘇州高新區楓橋街道西部,是蘇州西部旅游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占地7平方公里,是整個高新區的一塊原生態“綠肺。離市中心16公里,區域位置優越、交通便捷、經濟發達,由國內著名的北京土人景觀規劃設計院規劃設計,高標準、高起點、和諧統一,內分六個功能區(四個自然風景區和兩個大眾休閑區)。規劃定位為蘇州城區內的自然生態型休閑度假區,突出生態園的自然生態和文化特點。白馬澗生態園于2003年7月籌建,上級領導高瞻遠矚,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協調的綠色生態城市確立了方向。2003年11月23日,蘇州白馬澗生態園規劃設計方案討論會在蘇州高新區管委會第二會議室舉行,新區管委會、規劃局、國土局、經發局有關領導參加了評審會。會議中基本通過了由北京土人景觀規劃設計研究院提供的概念規劃方案。規劃定位:把白馬澗生態園建設成為一個蘇州城區內的自然生態型休閑度假區,突出場地自然、生態和文化特色,形成“東有金雞湖(城市型休閑度假--水城),中有蘇州古典園林(旅游觀光--古典園林),西有白馬澗生態園(鄉村型休閑度假、山水、村落)的城市休閑格局。公司在2003年11月正式成立,由楓橋街道投資發展總公司及生態園附近9個村出資。生態園總體目標:加快景區建設,加快基礎建設,營造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環境,努力把生態園建設成集旅游、觀光、生態休閑、度假三產服務業繁榮的城中生態園區。首期開發龍池風景區占地面積1平方公里,在街道黨工委的正確領導下,根據總體規劃及quot;嚴格保護、合理開發、統一管理、永續利用quot;的建設方針,充分利用原果林場自然生態及挖掘白馬澗文化,搶抓機遇,經過一年半時間的開發建設,各項工作全面結束。今年7月18日,由蘇州高新區主辦了龍池風景區開園儀式,目前已對外開放。公司在開發建設過程中,對原有古樹名木進行嚴格保護,對部分必須遷移的苗木進行移栽,同時新增綠化8萬平方米;水面2萬平方米,開發景點二十多個。歷史文化底蘊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春秋戰國時乃吳王的養馬之地,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之處,如今尚有飲馬池、謝越嶺等遺址。龍池風景區內人文景觀眾多,通往龍池的小道為古御道,道兩側有清乾隆當年的行宮遺址、明朝文學家趙
關鍵字: 開發建設 生態園 自然生態 蘇州高新區 規劃設計 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