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退思園
退思園退思園的水面較開闊,而園內建筑體量均較小巧,處理不好則有散、亂之感。要解決這個問題,建筑的單體組合、臨水立面的變化以及建筑與水的進退關系,都必須處理好。退思園水池甫岸就成功地解決了這個問題。甫岸的quot;辛臺quot;是一幢二層小樓,與quot;菰雨生涼quot;相隔一段距離,無論從空間比例上,還是立面變化上看,均略顯不足,但通過quot;天橋quot;將兩者連接后,即變成一組活潑的建筑群。quot;天橋quot;為二層樓廊,與園西北部的quot;攬勝閣quot;遙相呼應,兩處均為欣賞退思園全景的最佳處。
退思園全國布局緊湊,一氣呵成,有序幕,有高潮。跌宕起伏,象一曲人與自然完美結合的樂章。
圓內的建筑
攬勝閣是一座不規則五角行樓閣,與坐春望月樓相通。此樓設計因地制宜,居高臨下,可一攬東園佳境,這在江南宅第園林中獨樹一幟。攬勝閣使賓客中的女眷,足不出戶,就可飽覽園中景色。與坐春望月樓相對的有迎賓居、歲寒居,園主當年曾于此以文會友,陶冶性情。歲寒居宜于冬日賞景,風雪之時,三五好友圍爐品茗,透過居室花窗,可見瀟灑清幽的臘梅,挺拔堅毅的蒼松,清骨神秀的翠竹,天成一幅quot;歲寒三友圖quot;,從中亦能悟得雪壓青松之韻,聽得翠竹敲窗之音,靜中有動,聲情并茂。
歲寒居正背退閑小筑與云煙鎖鑰月洞門,引游人從中入東園賞景,quot;退閑小筑quot;四字為同里書畫家徐穆如所題,月洞門上quot;云煙鎖鑰quot;四字雖已見模糊,但月洞門內卻別有一番亮麗的天地。由曲廊往南是鬧紅一舸。退思園中,鬧紅一舸最富動感,由石舸突兀池中,風吹不動,浪打不搖,人站船頭,卻有小舟蕩湖之感。舸由湖石托
關鍵字: 吳江 文化遺產 文物 退思園 退思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