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州虎丘
明代時,虎丘建筑多次修繕。蘇州知府況鐘曾捐助俸祿修繕寺廟,蘇州官民紛紛響應。此時虎丘一帶還是重要商埠,園圃花市,極其繁盛。清代,康熙六次、乾隆三次巡游,虎丘出現了又一興盛時期。山上增建了多處建筑。康熙四十六年(1707),御筆親題quot;虎阜禪寺quot;匾額。咸豐十年(1860),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自天京(南京)東下蘇州,清軍一把大火將蘇州閶門一帶化為廢墟,殃及虎丘。1863年,虎丘又成為太平軍蘇城保衛戰的西北前哨陣地,曾在附近修筑防御工事。除云巖塔及二山門斷梁殿之外,古建筑大多毀壞。光緒十年(1884),狀元洪鈞、詞人鄭文焯等集資于憨憨泉坡地依山勢創建擁翠山莊。1918年,吳中名士金松岑、費仲深、汪鼎丞等募建冷香閣于擁翠山莊北,于閣旁植紅綠梅數百株,成為品茗賞梅勝地。此后十余年,又陸續重修了頭山門、石觀音殿、申公祠、三泉亭、致爽閣、可中亭諸勝。20世紀50年代起,管理部門對虎丘和周圍自然、人文環境進行了全面的保護、維修。經半個多世紀的精心管理和建設,虎丘獨特的自然文化環境保護完好。
千百年來,歷代文人參與了虎丘的修繕和文化活動。
如晉代顧愷之,六朝顧野王,唐代顏真卿、李白、白居易、韋應物、劉禹錫、陸龜蒙、皮日休,宋代蘇軾、米
芾、紹隆,元代趙孟睢沈周、文徵明、唐寅、張岱、袁宏道,清代吳偉業、朱彝尊、洪鈞、陸潤庠等。王珣、王珉兄弟在虎丘營造別業又舍宅為寺,使虎丘成為江南士大夫文化的土壤;唐代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三位曾任蘇州刺史的大詩人,都對虎丘情有獨鐘并留下詩文,白居易為方便民眾往來虎丘,組織開掘山塘河;東晉大畫家顧愷之說虎丘是quot;含真藏古quot;;南朝顧野王贊虎丘是quot;抑巨麗之名山,信大吳之勝壤quot;;唐代李陽冰以篆體書題寫了quot;生公講臺quot;;著名的文學作品《三言二拍》、《紅樓夢》、《儒林外史》都寫到虎丘,《紅樓夢》中的薛蟠泥塑小像產自虎丘;在蘇州的地方戲和彈詞《三笑》、《玉蜻蜓》等劇(曲)目中,更是一再以虎丘為人物活動的舞臺。當代大作家陸文夫的成名作《小巷深處》中男女主人公的第一次相見也安排在了虎丘山上,園藝大師周瘦鵑也寫有《訪古虎丘山》游記散文。
關鍵字: 劍池 蘇州虎丘 虎丘 虎丘山寺 虎丘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