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爛漫
金陵又稱石頭城,到了南京不去雨花臺觀賞一下似乎心有不甘,恰巧我住的地方有直達車去那里,沐著中午和煦的秋陽,我漫不經心的到了那里,人不多,正好和我優哉游哉的心情相綴。在大方而有氣勢的烈士雕塑群下,我站住了,肅然黜立,那眉宇行間里顯示出好象只有他們才懂得生命的意義,小時候老師家長們就教育我們說:雨花石是烈士們的鮮血染紅的,我心目中也一直懷著這種浪漫的概念。其實那石頭是千百年的江水從遠方沖刷過來的,磨平了棱角,無語的向人們顯示它的美質;而烈士們的血也沒有給那石頭,而是滋養了腳下大片的綠坪和點綴其間的野花。雨花石博物館里的展覽真是難忘,雨花石分好幾種,來歷身價各不相同,顏色也是赤橙黃綠青蘭紫純色雜色各有千秋,而各種石頭上的圖案組合更是妙然天成,風景類的:比油畫更絢麗而又不失純樸,比國畫更空靈而不遜意境。別有風骨與精神。動物花鳥類的惟妙惟肖似乎比現實中的更加可愛神奇。這些石頭被人們用豐富的想象力冠以巧妙雅致的名字,更加為人們展示了天地之間冥冥之中藝術家的偉大和超人。這就是雨花文化。回頭看看我進館前買的石頭,雖然也不錯,但如果能賣到如同展覽品那樣的有意境,有故事的石頭就好了。出來后。我又心有不甘的在路邊的石攤前徘徊,唉,跟里面石攤的差不多,只不過要大些,便宜些,正要走開,一個中年男子手里的石頭引起了我的注意,兩塊橢圓的石頭,一塊綠色底,白黃色的圖案似乎月亮正從海底升了上來,引發了一圈圈的漣漪;一塊白底,略帶赤紅的糙黃在上面形成了如日中天的景致,周圍一圈圈的白云似乎也染成了金黃。老板娘說這是一對:含月,明日。說著又從臺板底下拿出一個乘水的小平底缽,放了幾塊石頭,一塊黑斑點點,如同蜂窩,另一塊則是一幅天然的風景,那么淡雅,蒼涼。有點水墨的意思又有點抽象的風格,說不上什么風景,只是有那么一種強烈的意味在,老板娘要五十元,我銀子不多,屬于自行車階級,無法帶走這么貴的文化,正要做罷,鄰攤的一個頭發半白的老者叫住我,他從臺子地下拿出一包石頭來向我逐一介紹,這塊叫什么名字,那塊是什么風景,如數家珍,風中騎車的少年,維納斯,成吉思汗,孟良與焦贊,強盜,梅花萬點等等,象講故事一樣,講述著那些杰作,我聽的如醉如癡,經過討價還價,我買了他五塊石頭,我問他:這么好的石頭為什么不擺上來,他嘆口氣說:現在欣賞的人少,都只不過匆匆買幾塊送人,留念等,擺上去賣的同那些用來養花的石頭價格一樣,不值得。接著他又象我出示了幾塊大一點的石頭,有一塊上表面泛黃,底部潔白的,從前面看象只烏龜,而轉過來看又象只蟾蜍,另一只帶點綠色的,真的和一只青蛙很相像,那鼓鼓的鰓的位置清楚的點明了他和蟾蜍的區別。他說這個是收藏的人才買的。另外一位中年人見我喜歡這些,也拿出了他精華請我欣賞,那些石頭比老者的更加精致,秀麗,每一塊石頭都是一首詩,當時我提到這些石頭和雨花博覽館里的相比還略顯單調時,那位老者對我說:你是那里人,如果是南京人,到我家里去,那才叫五彩繽紛。我很可惜,無緣目睹老者的珍藏,臨走前,我還是買下了先前的那塊“風景石”,這是真正的雨花文化,他露宿在街頭,生長在平凡的人們的心中。
關鍵字: 優哉游哉 石頭城 雕塑 雨花臺 雨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