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退思園
我們是6月的一個中午從上海出發的,當阿拉馬不停蹄地趕到了心儀已久的江南小鎮同里時,早已是夕陽西下了!剛進同里的時候不僅沒有江南水鄉的味道,反倒有點南方小城的喧鬧。于是按照指點,沿著一條雖由石板鋪成但卻熱鬧非凡,有著聯華超市和atm提款機的街道往下走,才發現里面居然藏著這樣寧靜的一座江南小鎮! 來到同里而不游退思園,就好比去北京卻錯過了故宮,望著同里的小橋流水你能感到自己到了江南,而進了退思園你便會體會到蘇州園林的風味。 當天晚上正逢園里有江南民樂和評彈表演。我們雇了一個當地的業余導游,她帶我們從黑漆漆的大門免票進了這個現在是世界文化遺產的著名園林。 悠揚的民樂把我們引入了主人任蘭生前后三層草套的正廳,廳內的屏風和鏡子表達主人渴望“內心平靜”,而左角西洋鐘與右邊的鏡子卻正是“盡忠”的諧音,時年四十幾歲、曾官居兵備道的主人又怎能真正平心靜氣地蝸居在江南一偶、不問世事呢? 草堂旁邊的雙層徽派回廊是主仆的臥室,有東西兩個樓梯,當主人從一側樓梯上二樓臥室時,仆人們是決不能站在同一側的走廊上的,他們必須從另一側樓梯上下。由于任蘭生雖然是同里的,但曾師從安徽的巡案16載,受徽派影響極深,所以才造了這樣的一個回廊。 正納悶為什么這三套毫無蘇州園林風格的草堂和臥室如何能贏得了如此贊譽時,導游帶著我們穿過一道非常厚重的防火門,從西面的一條兩側有著條凳的走廊走到了象征“春”和“冬”的中央花園,花園北側的雙層樓房是用來留宿客人的,男賓底樓女賓二樓,在它的對面是園中的“冬”景。回頭望那走廊時,才驚訝地發現它原來是一條旱船的造型,這個設計非常成功地把主客的住宿區和這里聯系了起來。從花園出去,就是作為同里招牌的代表之一“夏”的那池水塘了。男賓們可以從門直接走到“水香榭”觀池,當有男賓觀池時,女賓則只能通過作為花園二樓客房延伸段的、位于池邊二樓的“攬勝閣”的窗子欣賞池景。雖然有點封建遺風,但這個空間上的過渡顯得如此自然,與前面提到的旱船的空間過渡構思相映成趣,令人不得不對設計師的設計暗生敬佩。此時在水香謝中觀湖別有一番風味,今晚少云,天上一輪明月,水里一個倒影,加上水香謝鏡中的倒倒影,感覺極好。這真正體現了當年設計水香謝時的意圖,旁邊有二胡和評彈,感覺像是從時間的蟲孔中回到了古老的明清時代,自己完全沉浸在了這美景之中,忘卻了所有的煩惱和憂愁。 三品的官只能造三曲的橋,過了三曲橋就是“眠云亭”,主人和客人在亭上下棋時,仆人在下面侯著。只要上面一剁腳,下面就送吃食手巾上去,常昊曾經在此接受過國內幾位圍棋高手的挑戰。沿池再下去有一條有頭無尾的石船,雖是石船,但由于池子的水通過池底三口極深的井與外面的同里湖相通、是活水,所以泛著小小的波瀾,站在上面還真有一點上下顛簸的幻覺,故名“鬧紅一閣”。任蘭生打算恢復了官位重新輝煌后再把船尾接起來,不料就在閑居三年后在眾人推舉下重新入朝為官不到一年時,他不幸在一次賑災的途中染病而終,時年51歲,船尾也就因此再也沒能接起來,不由令人心生惋惜。 離開了水池,一側代表“秋”的桂花亭是送客的地方,任蘭生又是一個好客的人,門上有二字“留人”,人字稍偏成“心”字,其意思是留人莫如留心,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前程,既然留不住大家的人,不如留住大家的心。 退思園曾經作為《家》《春》《秋》《紅樓夢》《戲說乾隆》等電影、電視劇的外景拍攝基地,她設計得很合理,一共是9畝8分,沒有浪費一點地方。后來,為了紀念那位設計師便又加了一個二分大的小院,湊足了十畝。由于是貶官之人,主人把“退思園”三個字也寫在了這里,大家從后門進去的話,看到的就是那二分的小院。到了這里,也就走到了退思園的出口,后門與正門成90度,客人參觀了那些精彩別致的園林景致后離開時,又會回到進來時走的那扇黑漆漆的大門。站在大門口,不禁感慨:或許,人生也就是這么一個輪回吧?
關鍵字: 同里 提款機 江南水鄉 聯華超市 退思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