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北固山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鎮江,盡管只在那里住了不到三年的時光,仍被我視為第二故鄉,現在離開鎮江已經十二年了,每當看到“鎮江”兩個字,依然倍感親切。常常的就會想到辛棄疾的這首南鄉子,想起在鎮江求學的日日夜夜,那可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個轉折點啊。一九八九年十月,開始了我在鎮江的生涯,鎮江醫學院是我在鎮江生活的中心點,而北固公園又和我的學院毗鄰。出了學院后門,步行五分鐘就可以到達北固公園,來過多少次這里?記不清了,風里來過,雨里來過,夏日來過,冬天來過,與友結伴來過,獨身一人來過。這里的一草一木,見慣了一個青年的身影,每一寸土地,習慣了一個青年的感喟。北固山,向以“天下第一江山”著名于世,位于鎮江市城北,高約53米,是鎮江“三山”名勝之一。北固山的風光壯麗,景色宜人,山上古跡大多與三國故事,尤其是劉備甘露寺招親有關。北固公園就是座落在北固山的主峰上,北臨長江,枕于水上,峭壁如削,風景甚佳,聞名中外的甘露寺就建于峰頂。歷代詩人墨客如許諢、沈括、蘇軾、米芾、陸游、辛棄疾等都在此留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也正是這些詩作的廣泛傳播,才使得北固山名聞遐邇。但是,經歷了風風雨雨之后,原有的古跡、風景幾近完全毀壞,現在的多是后人重建的了。北固山主要景點有:清暉亭、鐵塔、古甘露禪寺、多景樓、凌云亭,還有“天下第一江山”石刻、狠石、溜馬澗、試劍石及太史慈墓等。北固公園的前門有一屏障,上書有辛棄疾的《北固山懷古》詩,進入園內,走上石階,便可見到著名的北固鐵塔,此塔乃北固山的標志物,建于北宋,原有九層,后遭雷擊,現僅存四層,塔身飾有二龍戲珠及各種形態不一的佛像。再往里走便到了“天下第一江山”石刻,相傳為梁武帝所書,后被毀,吳琚重書,再往里就是古甘露禪寺,寺院只有彈丸之地,院內當時全為張永祥的樹根藝本術展覽。禪堂里是劉備招親時的塑像:喬國老神色飛洋,得意非常,溢于顏色;吳國太眉梢含笑,因覓得乘龍快媚而心滿意足;劉備得志,意高興而神不外露;孫權啞巴吃黃連暗暗叫苦;孫尚香有此良緣,眉飛色舞;趙云為保護主公安全,時刻警惕,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一路蜿蜒向上,依次就走過遛馬澗、狠石、多景樓。多景樓是全國四大名樓之一,和岳陽樓、黃鶴樓齊名,坐在樓上,舉目四眺,極盡視力之窮,心胸開闊之至,引多少文人騷客豪興勃勃,留戀忘返。再往上行還可見到凌云亭、太史慈墓、試劍石等等名跡。和我結伴同游次數最多的學友是我們的班副,連云港贛榆人。同樣都是來自蘇北貧窮落后地區的我們,相識后不久就成了好朋友。北固山的景致我們實在是太熟悉了,兩人都有月票,經常是下了課就往公園跑,一為鍛煉身體,二為游玩談心。供游人上山的坡不是太陡,我們常常比賽誰先到峰頂,尤其是夏天里,在橫空搭起的凌架于長江面上的一個平臺上,兩個人拳腳相加,效仿俠客搏斗的勇、烈,引無數游客側目。更多的時候,我們邊行邊傾心暢談,談過去的經歷,談現在的學業,談將來的打算,甚至驛動不止的青春的心思,彼此都視對方為知己。深秋了,風呼呼的響著,足有五、六級,江面上仍是平平的,沒有大波浪,只有一絲絲的漣漪,讓人掃興;想,當年辛稼軒和蘇東坡到此游覽時的那種波瀾壯闊的長江風光再也看不到了。面北向江,站在坡上的那塊平臺上,上,看到樹木蔥蘢,下,可以俯瞻長江。厚厚的樹葉鋪在腳下,拾級而上,滿眼是遍地的野菊,開的正盛,濃郁的花香浸滿了整座山梁,沁人心脾,給人以清爽、宜人的感覺。幽幽的北固山閱盡了人間風雨,依然是那樣俊秀、翁郁。兩年多的時間就這么過來了,好像就是瞬間的事啊。山間的小徑上留下了兩個年輕者的足跡,悠悠流淌的長江水目睹了兩個青年的熱血沸涌的鬧舉,而一株古勁、蒼桑的老樺樹桿上刻下的“朱、仲”字跡,將永遠銘記著兩個異姓兄弟的親情。 北固山,擁你入夢來。
關鍵字: 人生 北固山 南鄉子 轉折點 鎮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