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奇觀--沸井--江蘇鎮江
在鎮江有這樣一個說法:“黃山歸來不看岳,九寨歸來不看水,九里歸來不看泉”,形容九里泉水之奇。所謂九里泉即丹陽沸井,位于該市行宮鎮九里村。興之所至,專門跑去看了一下,發現那里的泉——自古以來稱之為沸井,果然名不虛傳。傳說古代這里有井百口,其中一部分是沸井。現存古沸井有六口,有圍欄遮護,稍遠看去,古樸典雅,神韻別具。 沸井之奇有四:一是井水長年沸騰不息,滾浪有聲;二是諸井相距不過咫尺,但清濁不一,三清三濁,有淡黃、淡黑、淡褐之分;三是味道不一,有略咸略淡略甜略澀之別,實堪稱奇;四是水質結構也不一樣,其中有兩口井中的水富含碳酸汽,整個一天然汽水。為了驗證真偽,有當地老鄉專門用小桶打上水來,一一品嘗后,果然不謬。井臺沿上千年來繩索牽磨痕跡尚存,是不是當年七仙女和董永就在這里挑水澆園,就不得而知了。 據古書記載,早在1600多年前的東晉時期,九里沸井就已名聲遠播了。在當時,拜謁季子廟、臨觀沸井涌泉是達官貴人、文人墨客的一種時尚。南朝張正見來此后還曾留下一首《行經季子廟》詩,其中有句:“野藤侵沸井,山雨濕苔碑”。這是迄今所見最早提到沸井的詩句。此外,歷代名人如李白、薩都刺、沈德潛等來廟觀井后,都留下了詩篇佳句。 距六口沸井不遠處有個池塘,當地村民稱為“沸井塘”,塘中也有數處泉眼翻騰不息,蔚為壯觀。沸井北面不遠處有十字碑亭,傳為孔子留世唯一真跡。據說此碑頗有來歷。此處原有季子廟,季子名季札,為吳王壽夢第四子、吳王闔閭之叔父。吳王壽夢本來想傳位于季札,后被公子光政變上臺,自封吳王闔閭,其間季札正公干在外。季札回來后,闔閭憚其叔父之聲望,假惺惺地要還位于季札。季札素知其侄聰明能干頗具雄才大略,但又薄情寡義心狠手辣,便教訓了一通后,沒有接受王位。吳王闔閭保住了王位,季札也就留下了守節尚義的美名,以此后人建廟而祀。后孔老夫子來謁,以馬鞭書“嗚乎有吳延陵君子之墓”十字,即為此碑。可惜拍照時用光不太好,沒有拍清楚。十字碑亭西行不遠是季子廟,屢建屢毀、屢毀屢建,最后一次毀于抗日戰爭期間,90末重建。季子廟往南,穿過一個古老小巷,前面是一道小河,名季河,又名奈河,河上有不元朝時留下來的一座石橋——季河橋(奈何橋),為元至正二年(1342年)修,至今今保存完好,橋面上仍清晰地勾劃著千百年來古人的泥腳板、車印痕。丹陽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歷史的江南文化古城,春秋稱云陽,秦代稱曲阿,梁代改蘭陵,唐代改丹陽,此后一直延續至今。縣域文化積淀豐厚,名勝古跡眾多,擁有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等300多處,其中最著名的文物除了季子廟、古沸井等以外,還有全國重點文物“南朝陵墓石刻”,這是齊宣帝蕭承之永安陵神道石刻中的天祿,是國家17件重點保護雕刻文物之一,丹陽南朝石刻中的代表作。據說天祿與江南的辟邪、麒麟的區別在于,天祿為雙角,麒麟為獨角,而辟邪則無角。德國、加拿大、日本、丹麥、意大利等國的專家都曾來此實地考察,日本nhk還特意尋蹤前來拍攝過專題片《麒麟從何處來》。這是中國境內最古老的華表。有專家評價,南朝陵墓石刻具有極其重要的藝術價值,甚至可以和同時代的北魏云崗石窟、龍門石窟相提并論。
關鍵字: 丹陽 九寨 天下 鎮江 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