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姥姥游“大觀園”
題記一陪同一位美國友人秋游天平,觀賞紅葉,審美疲勞一掃。讓我感受:快樂 -- made in china! 題記二歷史,為山水描龍繡鳳;文化,為景點錦上添花! 本人博客 //blog.sina.com.cn/rgmao181898 歡迎光臨,謝謝光臨! 今晨,rosemary adang(下稱ra)又從美國西雅圖發來電子郵件,再次提及:11月25日的姑蘇天平山之旅;再次提及:洋姥姥游“大觀園”。ra是我1996年訪美時結識的西雅圖州立大學的一位教授。上個月陪她的孫子來滬求職,金融海嘯的發源地美國的華爾街一片蕭條,作為一家銀行的高級職員,意欲在上海謀職。于是,“老上海”的ra就陪同孫子前來上海。12年來,和ra一直聯系未斷,我們一起編寫了一套叢書(《當代美國短文賞讀》/七冊;叢書2008年又修訂再版)。經我推薦,2001 – 2002學年,ra應邀來我們學院任外教。她是一位真正意義上的雙語教授,其父為美國人,其母則是美籍華人。金發碧眼的她,能說一口純正英語和流利漢語,這是她的驕傲,更是學生的福祉。ra不僅是美國文學的博士,而且還是心理學的碩士,她尊重并了解中國文化,因此,她的授課受到學生的特別歡迎。-- 兒子明天安排了最后一次面試,后天,我們就要飛回美國。明天,我有一天自由。 -- 那好!明天,陪你到蘇州去。-- 玩過中國許多地方,就是沒去過蘇州! -- 現在去蘇州能看到什么?你猜。-- 不知道。-- 你想想,現在是什么季節,是……。-- (電話中,我沒說完,就被ra打斷了)看楓葉的季節呀。-- 對!中國有四大賞楓勝地。-- 好像有北京的香山,其他的,我就不知道啦。-- 除了北京香山,還有南京棲霞山、長沙岳麓山和蘇州天平山。-- 太好啦!(65歲的ra在課堂上常常自詡“頑童”,此刻,話音激動,有點像小孩)2008年11月25日。d478次,上海 – 蘇州。-- 變化真快!在中國,我還是第一次坐動車組。-- 是啊,2007年,我和女兒去日本旅游,還專門花錢坐了“新干線”。現在去日本,就不會花那份冤枉錢了。7點14分,車甫離站,7點50分,蘇州已到。天平山,位于蘇州市城西15公里處,因山頂常有白云繚繞,又稱“白云山”。-- 哦,中國的節日真多!未入大門,駐足大門外,ra仰看大門上方的橫幅 -- “蘇州天平紅楓藝術節”。金秋時節,天平山麓紅霞繚繞、丹楓爛漫,游人如云。入范仲淹紀念館,楓葉如炬,院內有池塘,池塘上橫臥石拱橋。熙熙游客中,攘攘的,有一群白發老嫗,穿著艷麗,花花綠綠;手執相機,人手一只,少數是卡片機,大多為單鏡頭反光相機。-- 聽口音,你們是南京來的吧?(我問)-- 是啊。你們是一對……?(其中一位頭發全白的,對我們這一對特別“組合”產生了興趣。)-- 不,我們不是一對夫妻,我從美國來,這位先生是我的中國朋友。(思維敏捷的ra搶答)-- 哈-哈-哈,你的中文說得跟我們一樣好!(眾老嫗皆笑)-- 你們真開心!比美國老太太開心多啦!-- 以前你們美國人有錢,現在中國人也開始有錢了。-- 人老了,辛苦了一輩子,“健康快樂”第一!-- 這是天平山最好的季節,好好玩玩!眾老嫗,你一言,我一語。-- 對!謝謝!對!謝謝!(ra的精神被她們大大提振)交談中方知,她們來自南京,家住“莫愁湖”附近的一個小區。現在,她們又是老年大學的攝影班的“老同窗”。今天來天平山,專門拍攝紅葉,說是攝影班的實踐課。一行11人,走上石橋,一字排開,舉起相機,取景拍照。橋上,鶴發童顏,歡聲笑語;樹上,紅云一片,颯颯有聲。-- 此景只應天上有!ra和我,不約而同,對準她們,舉起了相機。旁邊一位“紅衣老嫗”見我們的相機對準了她們,還特地招手致意呢。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 沒想到,南京老人,不,中國老人,晚年這么幸福。我們那兒,沒有老年大學,沒有攝影班,沒有這樣的集體出游。(自言自語,ra眼神透出些許失落。) -- 當代的中國老人的人生道路 -- 先苦后甜。-- 老人的幸福,跟傳統有關呀。中美家庭,一個是緊密型的,歷史上曾以“四代同堂”為追求;一個是松散型的,一直以獨立為美。所以,大多數中國老人的晚境不會寂寞。-- 分析得對!另外,中美兩國老百姓的消費觀也大不相同!我們中國人積蓄在先,消費在后;而美國人,正好相反,先消費,后掙錢。-- 所以,遇上經濟危機,日子就越發不好過啦!在首都華盛頓度過的第一個清晨,是如此溫馨!賓館(crowne plaza)的斜對面,有街角花園。面積竟有一個足球場大。隔街相望,大樹參天,郁郁蔥蔥,氣象森然。石徑蜿蜒其中,綠草茵茵,花園中央,有沖天噴泉。我起步小跑,心中懷疑:到底是置身美國的首都華盛頓?還是置身于荒郊野外?讓我嘆惋的是:美國人,尤其是老人,咋就不喜歡晨練?恁的一個好去處,空空蕩蕩,咋不見人影? 尋思間,一位老年婦女出現在我的視線之內。她,身體佝僂,手牽一條狗,高大健壯的狗,沿林間小道走來,她在遛狗。她先跟我招呼,見我會說英語,變得十分健談。她稱呼狗為david,說已經有10歲了。-- 聽說在美國,有寵物的家庭是正常的,而沒有寵物的家庭是不正常的,是嗎? -- 是,沒了david,我可活不下去。(david用鼻子蹭蹭主人的腿,主人哈哈笑了)-- 難以置信。-- 哦,我老了,我寂寞。david,是我的唯一伴侶! -- 你在想什么?-- 想起了在美國的見聞。-- 人老了,易懷舊。如果我生活在南京,不,生活在中國,一定是她們中間的一員!羨慕,還有遺憾!確實,據我所知,ra的晚境有點凄涼。-- 這是我們往來郵件中常有流露。離婚20年了,子女四散,孑然獨居。道路左側傳來歡聲笑語。循聲而去,原來是一個露天演出臺,臺前五六排的長凳上已經有不少游客落座。挑了前排的空位,我們也等候演出。-- 這里怎么會有演出呢?-- 大門口不是寫著“天平紅楓藝術節”嗎?是藝術節,就有藝術表演呀,那兒還有美食長廊呢。-- 哦,是什么藝術表演?-- 不知道。說話間,報幕者上臺,見觀眾中有好幾個老外,用漢語報幕后,他便用英語報幕。就是發音不是很準確,逗樂了ra和別的幾個老外。雜技表演。其中一個節目是疊羅漢。十個女孩,做出各種柔美造型,一個接一個疊上去,疊完一層,觀眾就鼓掌,當最后一個疊上去時,掌聲雷動!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古楓,粗壯挺拔,有的主干高達10層樓,兩三人才能合抱;楓樹,盤根錯節,“樹瘤”滿身,暗示著歲月的滄桑,演繹著生命的頑強。一棵不高的楓樹前,有“五彩楓”的標示牌。五彩?認真辨別,果然發現楓葉上呈現出嫩黃、橙紅、赭紅、血牙紅、深紅等顏色。-- 西雅圖距離加拿大不遠。加拿大是著名的楓樹之國,西雅圖也是楓樹之州喲。-- 那兒的紅楓跟這兒的一樣嗎?-- 不一樣,沒有這兒的高大,也沒見到過五彩楓樹。矮矮的楓樹,楓葉有點像雞爪,一叢叢的,現在也是一片片的火紅。-- 小別幾年,你現在說話也越來越有文采哩!北京香山的紅葉,形狀圓圓,這兒的楓葉跟岳麓山的一樣,葉大叉少。棲霞山的紅葉我沒見過。-- 你也是第一次來天平山?-- 不,第三次了。第一次是1968年國慶節,當時還在復旦,五個同窗,風華正茂,國慶節,楓葉還沒有紅;第二次是2006年春節,天飄小雪,寒意襲人,游客少少,樹枝禿禿。-- 旅游要挑時間,挑日子!-- 今年,我寫過一篇游記,主題就是:奔“花”而去。游天平山,要奔“葉”而去啰!-- 嘻嘻。一座形象飄逸的青銅塑像,出現在楓樹林中。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那位是誰?-- 是范仲淹呀。 -- 范仲淹,從小媽媽就跟我講他的一句名言 --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有這樣一個媽媽,真幸運!-- 是啊,既是我的漢語老師,又是我的中國文化的老師。哎,范仲淹跟這里有啥關系呀?-- 你怎么冒出一個上海話里的“啥”?-- 這次和孫子到上海,他說還要學點上海話,為今后做一個上海人做點準備。他學的第一個上海話就是“啥”!-- 哦,原來如此。宋朝慶歷年間,快1000年了吧。范仲淹的先祖葬于此,宋仁宗皇帝以山賜之,所以天平山又稱“賜山”,當地老百姓稱它“范墳山”。那邊還有“范墳”的題詞碑刻。 -- 楓樹跟范仲淹有啥關系?-- 又一個“啥”字!明代萬歷年間,大概400年前,范仲淹的一個17代孫子從福建來到這里,帶了幾百株楓樹苗,于是,就有了這片楓樹林。 -- 1000年!400年!中國的景點,歷史和文化,都盛得滿滿的!美國建國,至今不過240年哦!-- 是啊,在華盛頓參觀你們的國家歷史博物館,看到了克林頓總統大學時代吹過的saxophone(薩克管)! -- 美國歷史,用漢語來講,那是一條“兔子尾巴”,長不了!-- 嘻嘻。記得2002年陪你去杭州,當時你說了一句話,我至今不忘。-- 啥話?-- 你說,杭州是座“歷史城”,西湖是個“文化湖”!你還說一句經典的話 -- 歷史,為杭州描龍繡鳳;文化,為西湖錦上添花! -- 我在課堂上也講過這個觀點,學生熱烈鼓掌。這句話,不是我的原創,其實是我引用媽媽的,我媽媽是梁實秋的師妹呀。我還引用了我媽媽的一句話,她常說,美國的景點,是一杯杯白開水,而中國的景點,是一瓶瓶陳年酒。 -- 精彩!我到過美國的大峽谷,山川確實壯美,可惜,沒有文化的裝扮,也沒有歷史的點綴!除了峽谷,還是峽谷;除了水流,還是水流。-- 是啊,2002年暑假,在你們學院當外教的時候,我乘船游覽了長江三峽,留下終生難忘的記憶。中途登岸,還上山參觀了張飛廟。一個張飛廟,簡直就是一本書!楓樹林中的露天午餐:肉絲炒年糕,豆腐花和油炸臭豆腐干。(兩人消費不到20元rmb)-- 杭州樓外樓飯店面湖靠山,可以算是中國飯店環境第一美,這里,大概是露天第一美餐廳啦。說話間,一篇紅色的楓葉隨風飄落在餐桌,ra順手撿起,細細把玩。-- 不,杭州植物園有上百株桂花樹,金秋時節,桂花一齊開放。桂樹林中,也有露天餐桌,可喝茶,可吃盒飯,花落茶盞,花落飯盒,你可以連花兒一起飲用,一起咽下,那才有味兒,那也算得上露天第一美餐廳呀!-- 哈-哈-哈。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餐后,在天平山麓的紅楓湖畔。回味簡單午餐之美味,觀賞紅男綠女之快樂。-- 那兒正在拍婚紗照呢!(ra眼尖)-- 現在,在各處景點都能見到這樣的場面,不稀奇啦。-- 前幾年在上海,我可沒見到過呀!來到拍攝婚紗照的現場,ra駐足了,觀察了,沉思了。靜靜地看,默默地想,好似進入一種狀態。凝視一對新人,看他們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我也陷入回憶,覺得一陣眼熱。1970年離開復旦,先到杭州喬司不對農場接搜“再教育”,1973年,分配到浙江玉環海島,和夫人皆任中學教師。那年1月8日,我們旅行結婚(當時的人,視旅行結婚為“另類”)。地點:雁蕩山。-- 我們進去拍一張合影,作為結婚紀念吧。(從雁蕩山回玉環海島途中,路過溫州,在一家照相館前,我向年輕的妻子提議)-- 我們還要購買船票,還有吃午飯,錢大概不夠了。(夫人愣了半晌,跟我說)-- 你又在想什么啦?(ra轉過身來問我)又在懷舊了吧?-- 哎!我結婚的時候,連拍張照片的錢都沒有,結婚的照片是幾年后在上海補拍的,沒有鮮花,沒有婚紗,沒有風景,就是兩人并肩的合影,兩寸黑白照片。-- 真是幸福的一對!我結婚的時候,婚紗照是在我和先生去教堂之前拍攝的,不再室外,而在室內。直到現在,西雅圖的青年人拍婚紗大多在室內,到景點拍婚紗照,真好!-- 哦!(心中暗驚,自認識ra這么多年來,她從未在我面前提及她的婚姻,她的先生!)-- 我們的婚紗是定做的,用完了,就存好,等到子女結婚時再取出用。美國人一般不用別人用過的婚紗。-- 哦!-- 中國老人幸福,年輕人也幸福!-- 兒童也幸福呀,剛才在范仲淹塑像那兒,幾個老師帶了一大群學生,走路連蹦帶跳,你說他們像一群快樂的小鳥呀!-- 是,是!-- 在當今美國,made in china (中國制造),成了一個流行語。最讓媽媽揚眉吐氣的流行語。今天,我看見了快樂,made in china!-- 好一個“中國制造”!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行不遠,見一年輕女子,頭戴桔紅絨線帽,身穿褐色嵌花的毛線衣,牛仔褲,身背一個布袋,站在木制的圍欄上,右手拿著機身,左手托著長鏡頭,抬頭對準了楓樹葉。盯著這個女子,ra又若有所思。-- 你看見那女子了嗎?(ra突然問我)-- 看見了呀,她用的是高級佳能單鏡頭反光相機,俗稱“小白”,單單一個鏡頭就不止一萬呀!-- 不,我說的她的神態,特別是她的左腳。-- 沒啥特別呀,就是腳跟著地,前腳掌有點微微翹起。-- 對,就是這只腳的姿勢!這個姿勢說明了啥?-- (又是一個“啥”字!)不清楚!-- 這只教的姿勢說明她心情!-- 啊?(我略驚)-- 別忘了,我是心理學碩士哦。(朝我瞄了一眼,幾分得意),行為心理學認為,人的雙腿的動作、腳的姿勢,是一種重要的body language(身體語言),揭示人的內心世界。-- 哦!-- 馬克•吐溫曾經這樣描寫小湯姆眼中的世界:saturday morning came, and all the summer world was bright and fresh. there was a song in every heart; there was cheer in every face and a spring in every step!(禮拜六的早晨來了,整個夏日世界,一片燦爛鮮艷。每個人的心里都在唱一首歌,每個人的臉上都寫著快樂,每個人的步子都藏著跳躍!)-- 哦,那是《湯姆•索亞歷險記》中的一段。是的,人一快樂,步履就輕捷。-- 對,你想想,一個翹著二郎腿的人,心情必定是輕松的,一個走起路來,一蹦一跳的人,心情必定輕快!像這個女子,腳跟著地,前腳微微抬起的人,必定……。-- (我打斷了ra)心情必定愉悅!-- 對!交談之間,我們又朝那位女子投去一瞥,并按下了快門。久久地佇立,久久地舉著相機,左腳微微翹起,紋絲不動,穩穩地,簡直像一座雕塑!天平山麓,最后一個鏡頭竟然就定格在這座“幸福雕塑”上!d443次,蘇州 - 上海。-- 謝謝你,開心又是一日。--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你知道,我剛才望著窗外,在想什么?-- 不知道。-- 我想,《紅樓夢》里的劉姥姥進大觀園,眼界大開,她第一次領教了什么叫奢華,封建社會制造的;我呢?……。-- (我不語,靜聽ra的演繹)-- 今天,在天平山,我,一個美國老人,像洋姥姥進“大觀園”,眼界大開,我第一次欣賞了什么叫快樂,---- made in china! 2008年12月29日星期一中午初稿
關鍵字: 光臨 博客 景點 美國 西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