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秦淮(上)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提起六朝金粉地,十里秦淮河,地球人都知道。而夜幕下的秦淮河,在朱自清的描述下,更加令人神往: “夜幕垂垂地下來時,大小船上都點起燈火。從兩重玻璃里映出那輻射著的黃黃的散光,反暈出一片朦朧的煙靄;透過這煙靄,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縷縷的明漪。在這薄靄和微漪里,聽著那悠然的間歇的槳聲,誰能不被引入他的美夢去呢?” 在一個月圓的秋夜,我終于圓了自己的秦淮夢。燈已不是那燈,水卻還是那水。兩岸與船上的人兒,換了一茬兒又一茬兒,仿佛隕落的星,定格在歷史的長河中,散落在民間的傳說里。 夜幕還沒有完全降臨,與夫子廟的相鄰的秦淮之畔已是人頭攢動,人聲鼎沸。燈影映在清凌凌的河水中,本應很好看的,只是被從未間斷的閃光燈穿插得支離破碎,那槳聲也早已被小販兒的吆喝聲、游客的叫喊聲所淹沒。 要說這秦淮河,自古就應該屬于那種燈紅酒綠,人來人往的熱鬧地段兒。只是如今,我國的人口已近14億,其中相當一部分人衣食無憂后,就開始琢磨著到處去轉轉了,而首選目的地就是這些知名景點。再加上這年頭兒地球小得跟一村兒似的,國際友人買張票,早上還在西半球,晚上就到東半球了。此時,并非旺季,尚且如此,真不敢想象黃金周會是什么樣子。 據說,李詩詩的故居就在附近,為了對未知的事物進行探索,也為了避開擁擠的人群,我選擇了沿河南下,再西行的迂回線路。 行進著,游人果然漸漸少下來,嘈雜的聲音也越來越飄渺,直到消失。 兩岸的燈光雖不像夫子廟一帶那么璀燦,卻也足夠明亮,倒映在水中,為夜色增添了一抹溫柔。潮潮的濕氣夾著河水的味道撲面而來,令我那干渴的細胞頃刻滋潤起來。掛著紅燈的畫舫從河面穿過,沒有槳,卻可以聽到馬達的聲音。船過處,水波暗涌后,水痕漸漸恢復平靜。 此時抬頭,明亮的圓月被一縷薄云掩住了一角。而此時的秦淮河,正靜靜地沐浴在那一派清輝之中。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關鍵字: 地球 散光 朱自清 秦淮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