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山腳下聽小鳥歌唱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狼山腳下聽不到白狼的嗥叫,只會聽到動人的鳥語。 回憶起來,曾經有兩次,清晨被小鳥“叫”醒,一次在南京,一次在杭州。說“叫醒”似乎都有些不恭敬,應該說有只小鳥請我去聽它的獨唱音樂會才更恰當,只是音樂會開幕的時間早了點。清晨五時左右,窗外傳來一陣動人的“歌聲”,后來才知道這短短的幾聲啾鳴只不過是“歌唱家”在試喉,真正的演出尚未開始,但這一兩聲的美妙,就足以讓人征服。我趕緊起身,選了一個好位置坐在窗邊,此刻窗外的樹木還都飄蕩在晨曦的薄霧中。小鳥的身影是看不見的,只知道它在密密地葉子中間,那百囀千聲的旋律便從中飄移而出。先是一曲纏綿悱惻的情歌,繼爾百腸千結的思鄉曲,接著詼諧的小快板,忽又轉向沉思般地吟唱……一曲終了,我都想為“歌唱家”大聲叫好,但只怕嚇走了這個脆弱的小精靈,我只好用沉默為它歡呼。這“小歌唱家”一曲接一曲,足足演唱了有一個多小時,我聽得如醉如癡,腦子里總在想象著它演唱時的姿態。忽然想起了一首羅馬尼亞的一首歌叫“照鏡子”,是說一個少女,趁著媽媽不在家,偷偷在家照鏡子。我想這“小歌唱家”一定像那個歌中的姑娘,一面梳理著羽毛,一面歪著小腦袋瓜,照著湖水面上的鏡子,欣賞著自己惹人的身姿,嘴里還哼唱著美妙的歌曲……突然,不知什么驚動了她,連謝幕都來不及,她便飛走了,讓我覺得好一陣遺憾。 還有兩次聽小鳥們歌唱的經歷,一次在深圳,一次便是在南通。這兩次是聽小鳥們的大合唱,決不是人們所說的“嘰嘰喳喳”,而是有章有法的無伴奏多聲部合唱,只是我們說不出曲目的名字,不知道指揮大師是誰而已。清晨,沿著深圳灣紅樹林海濱公園的大道,便走進了小鳥們的演出大廳……那是怎樣醉人的天籟之聲呵!到樂曲的高潮時,高高低低的數個聲部,烘托著幾位“領唱”者高八度的旋律,久久縈繞在海、天與紅樹林之間。記得十幾年前,第一次去深圳時,就發現凡有樹林的公路兩旁建有像屏蔽一樣的玻璃墻,問當地人,則笑而不答,讓我猜。后來還是他們告訴我,那是怕汽車噪音吵了小鳥們。 這次到南通后,一天的正午時分,在狼山腳下又一次欣賞了小鳥們的大合唱。原以為能趕上這樣優雅的演唱會是份幸運,后來才知道聽“五山鳥鳴”是為南通的名景之一。 到了南通一定要游歷“雄踞”于大江之畔“突兀”天下的“第一山”——狼山。用了一連串似乎名不符實的形容,但細細嚼來,卻也是言之有理的。狼山古稱狼五山,因為連成一氣的共有五座山,還有軍山、劍山、馬鞍山、黃泥山。五座山都在海拔屈屈百米左右,長江中下游平原,一馬平川,忽見五山突起,說“雄踞”也未嘗不可;有驚于此,大呼此山突兀,也在情理之中。這“第一山”是北宋大書法家米芾的題記,從名氣到手筆也讓狼山雄壯了不少。自呼“狼山”也夠嚇人,史考有白狼居于山上;宋代州牧楊鈞,以為“狼”字不雅,易為“瑯”,稱“紫瑯山”。其實狼山多好,通俗好記,狼雖兇,卻也沒招惹誰,當地百姓準和我想的一樣,狼山到底沒把名字改過來。 真正走進了狼山,才知其玲瓏嬌小,精致可愛,是江畔上的一方“山石盆景”。剛入山門,便見一泓碧玉般清亮的潭水,以及水面上一座古香古色的水榭,透過水榭的窗欞,隱隱約約見一女子,正在撫琴。那古箏的曲調仿佛從石縫、水溪、密林中流淌出來,正是圣山的靈魂深處那道心泉叩響的叮咚聲。有了這樂曲,立覺周圍的一切都變得有情有意,也讓后來的游歷也更有了情調。 狼山祭祀的是大勢至菩薩,即智慧和光明之佛,除了供奉他的大殿、寶塔之外,還見到幾座紀念革命烈士的碑亭;特別是看到唐代詩人駱賓王的陵墓,讓人驚奇,不知他的靈魂竟隱在這秀靈的山水之間。這位“唐初四杰”之一的神童,其身世恐怕鮮為人知,但是他八歲時寫的那首詩《鵝》,卻是所有中國兒童的詩歌啟蒙篇。仙山不高,拾階百級,很快就登頂了,極目遠眺,長江隱匿在蒼蒼茫茫的天水之間…… 從狼山下來,已是正午,沿著繞山的溪水邊,找到一家名為“農家樂”的飯店,大家正準備用餐時,卻找不到我。“夾岸桃花留客醉,嚦嚦鶯聲正耐聽”,沿著山溪走來時,就被小鳥一曲接一曲的歌聲迷倒了,在飯店里找了個借口,趕緊跑了出來。這些天生的小歌唱家們喲,大自然賦予了他們怎樣的靈性,讓他們唱出如此甜美的歌來。原來,這五山是小鳥們的家園,他們早早就“占山為王”了。狼山北麓的鵓鴣巖,馬鞍山北的鴿子巖,劍山的老烏巖,燕子洞都是小鳥們的世襲領地,據說還有從海外移民過來的名貴珍禽——“花雞”和“十二紅”也在狼山安了家,難怪他們合唱的曲目如此豐富動聽! 南通的兄弟姐妹們終于在林中找到了我,問明白我在干什么,他們卻說,天天住在南通,沒聽出小鳥的歌聲有多美。唉,他們真是美女見多了。 我真有一點想小鳥們的歌聲,特別是南通的這次。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狼山也稱“紫瑯山”,《山志》記載:因“感于煙光凝,暮山紫”故稱紫瑯山。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入山門之前,便見一碧潭。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潭中水榭之上,隱見一女子撫琴,琴聲里頗有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情調。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想起了兒時背誦的第一首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明嘉靖38年4月,倭寇萬余人,乘戰船百艘圖犯楊州,巡撫都御史李遂率兵抗擊,前后20余戰,大獲全勝。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幻公塔”建于明嘉靖45年,為紀念狼山廣教寺中興始祖——智幻而建,是一座實心磚塔。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沙淦亭——為紀念辛亥革命烈士沙淦所建。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山路悠悠。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滿山開遍了這樣的不知名的小花。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大殿里供奉著大勢至菩薩,也是智慧光明之佛,是保佑人世間平安的佛。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殿內有一個碩大無比的木魚。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石獅原本是隨佛教從印度傳來的形象,中國人嫌原形太過威猛,于是燙發、修剪指甲,梳理了一番。南方的石獅與北方略有不同,身材苗條了許多,而且笑口常開,也喜慶了不少。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咦?!新娘子和抬轎子的人都上哪去了。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有一道清亮的小溪繞山而行。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溪水邊聽不夠小鳥讓人駐足難返的美妙歌聲……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這是長江中一種無麟的魚叫“回魚”,樣子有些丑但味道極鮮美,它與鰣魚、刀魚、江河豚并稱為長江'四鮮',那天有幸在狼山腳下的一家“農家樂”餐廳品嘗了。
關鍵字: 小鳥 杭州 歌聲 白狼 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