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東林大峽谷
沿著蘆林大橋西端的石徑小道下行,便是黃龍谷。谷中濃蔭遮空,枝柯掩日,這十里古木之中,有無數溪澗瀑潭,其中以黃龍、烏龍命名的黃龍潭、烏龍潭最為著名。中國是龍文化的故鄉,廬山的山山水水,更是到處充滿了龍的傳奇。相傳黃龍潭中,曾經潛游著一條桀驁不馴的黃龍,一發怒就會卷起九天狂風,引起山洪暴發,成為廬山一害。后來,一個叫徹空的和尚云游到此,用降龍術降服了這條黃龍。黃龍歸善,然而它的后代卻不改秉性,化為群蛟,繼續興風作浪。為了徹底根除禍患,徹空和尚在離黃龍潭不遠處建起了黃龍寺,并在寺畔掘下“制龍洞。后人為紀念徹空的功德,書“降龍二字于潭邊的降龍石上。與桀驁不訓的黃龍相反,黃龍潭西下里許的烏龍潭中,往著一條溫馴的烏龍,這條烏龍通解人意,樂施好善,每逢大旱,便為山林噴云吐霧,催降甘霖,烏龍的舉止深受寺僧和山民的喜愛,每年農歷六月六,都要采來鮮野果,投入潭中,祭祠神龍。還有一傳說:黃龍山谷里的黃龍與烏龍雖為近鄰,卻不能和睦相處,爭斗之時,各化作濁浪沖天而起,凌空作戰,后來還是徹空和尚將它們分別鎮入碧潭之中,鎮壓黃龍的潭叫黃龍潭,鎮烏龍的潭叫烏龍潭。前一種說法顯然是古人觀念的附著,后一種說法則多少反映出人們對“龍的憎恨,神話畢竟是神話,它們只像云彩一樣飄浮在千姿百態的碧潭上空,作為風景的點綴。黃龍潭的特點是深、靜謐、古木翳青的峽谷之間,一道溪澗圍根藤石壘,天矯而下,銀色瀑布通過落差,沖擊著暗綠色的深潭,坐在潭邊,聽古道落葉,宿鳥鳴澗,自然而然升起遠離塵世、超凡脫俗之感。侍大雨初過,佇立潭邊,看萬斛明珠盡拋澗底,一叢飛瀑澌裂蒼崖,耳邊隆隆不盡的悶雷。從這里擴散開去,順蕩在深山密林之中,一股豪氣油然涌上心頭烏龍潭的美確與黃龍潭的美殊異,它由3個大小不一的潭淵組成。桑喬《廬山紀事》一書記載:“烏龍潭邊凡三潭,中、上兩潭皆高數十百丈,有蟲如鲇而黑,長三、四寸,叫龍師。下潭稍平夷,兩旁有大石,東林寺祭龍之所也。烏龍潭瀑布領蘆林和長沖之水,潭水分五股從巨著石隙縫中輕飄而下,短而有力,坐而靜昕,像是一把銀鍛的豎琴,在日夜撥動著婉轉悠揚的絲
關鍵字: 東林寺 千姿百態 和睦相處 暗綠色 自然而然 黃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