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悠久歷史的萬年神農源
萬年神農源景區
萬年神農源風景區由世界稻作文化發源地(涵蓋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仙人洞、吊桶環遺址、仙人洞吊桶環遺址陳列館等);中國最美的地下河——神農河;中國首家原生態洞穴探險三部分組成。
農源景區薈萃了大自然的形態美、動態美、色彩美、聲音美和朦朧美,具有新、奇、靈、秀、幽、險等特點。整個景區現已申報國家aaaa級景區和國家地質公園。
萬年仙人洞是我國較早發現的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早在六十年代初就進行過兩次科學發掘,發現了不少人類活動遺和豐富的文化遺物, 曾引起中外學者的極大關注和重視。但是,由于對該遺存的絕對年代和原始經濟形態諸問題的認識存在較大分歧,故該遺存價值淹沒近三十年。
為了探索人工馴化稻的起源,1993年和1995年,中美農業考古隊兩次對該洞穴和距仙人洞約800米的吊桶環洞進行了考古取樣和發掘,取得了重大的收獲。
首先,確鑿無誤地證實仙人洞和吊桶環洞有著從舊石器末期到新石器時代早期完整而清晰的上下兩層地層堆積,據大量碳十四測定數據表明,上層大約距今9000——14000年;下層大約距今15000——20000年。這種完整的地層堆積,在華南地區已發現的諸多洞穴遺址中都是罕見的,這就為探討人類如何從舊石器過渡到新石器以及新石器革命是在何種環境、何種狀態下發生提供了科學的資料,在學術上具有重大意義 。
其次,兩次出土人工遺物相當豐富,這在華南諸多洞穴中也是出土物最多的。據初步統計,石器474件(片)、骨器248件、穿孔蚌器19件、原始陶片297塊和20 多塊(片)人骨標本以及數以萬塊獸骨殘片。有的骨器或骨管上刻有一道道劃痕,這是中國目前所見較早的記事或表數的刻劃痕。原始陶片,夾粗砂,胎厚,火候低,陶胎多用泥片分塊貼拍,也有近底部采用泥條盤筑法成型。器型主要為直口筒腹圜底罐形器,器表多為錯亂甚或迭壓著粗繩紋或條紋,也發現有草搓擦的錯亂條紋,有的器內壁也飾有橫向紋飾。這些陶片最早的年代可能到12000 年左右,這是目前我國發現最早陶片之一,這無疑對于研究陶器的起源有著重要意義。
第三,兩洞穴采集標本的孢粉和植硅石細胞分析結果表明,兩處遺存都有野生稻和人工稻的線索,尤其吊桶環的下層大量存在野生稻,上層的野生稻雖占多數,但發現有人工載培稻的扇形體,這就為探索稻作農業起源提供了極重要的線索,也昭示了贛鄱地區在中國乃至世界稻作起源的研究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和地位。
萬年大源盆地仙人洞、吊桶環的先民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一萬年前就開始種植水稻、制造陶器了,他們無愧是世界文明的始祖。
關鍵字: 仙人洞 歷史 發源地 最美 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