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景德鎮的千年窯火
景德鎮瓷器
公元1369年,明朝政府以國家財力支持景德鎮瓷器生產,并且在鎮上的珠山一帶建立御器廠,專門為朝廷燒制瓷器。祖祖輩輩以窯為生的景德鎮人,依然俯身在坯房里,勞作在窯火旁,遍布全鎮數不清的坯房和瓷窯,形成了景德鎮特殊的城市格局。
離彭家弄不遠, 是一條叫做羅漢肚的里弄,不知道是不是這里的房屋圍窯而建,墻壁因此出現了彎曲,像羅漢胖胖的肚子,人們才這樣稱呼它。
老羅漢肚、劉家土弄、龍缸弄,單從這些街道的名稱上,就可以看出制瓷業對這座城市的影響。明朝中期,景德鎮的制瓷業完全擺脫了農業生產的附屬地位,成為分工明細的手工業行業。一位叫做陳淯的浮梁知縣曾在上書中說:“景德一鎮,業陶者在焉,貿陶者在焉,海內受陶之用,殖陶之利,舟車云屯,商賈電騖,五方雜處,百貨俱陳,熙熙乎稱盛觀矣”。
景德鎮瓷業生產離不開水,流經鎮上的昌江,帶來了上游的制瓷原料,又帶走燒好的瓷器。這些瓷器用木船裝載,順昌江而下,進鄱陽,入長江,行銷全中國。也有的在泉州和廣州再裝上海船,運往中東和歐洲。現在景德鎮的昌江兩岸,還能找到陳知縣那個“舟車云屯”時代的碼頭。
與此同時,英格蘭北部的曼徹斯特還只是被自耕農的土地包圍的幾個作坊,兩百年后它才成為英倫三島的紡織中心。燒瓷工業的迅猛發展,使景德鎮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工業化城市。
關鍵字: 東方 中國 南方 命名 景德鎮